同志们: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金色名片”,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粒扣子”。作为人民检察事业的守护者,我们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守护社会和谐的神圣使命,更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把作风建设融入检察工作全过程。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就是要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以“学查改”贯通发力之姿,推动XX检察系统作风建设迈向新境界,为新时代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一、回望征程,在“乱云飞渡”中坚定作风建设“如磐初心”
(一)高瞻远瞩,中央八项规定奠定“四梁八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从制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推开全面从严治党大幕。这一新时代首部重要党内法规,犹如“定海神针”,精准指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顽瘴痼疾,为党的作风建设确立了“度量衡”。于检察系统而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方向盘”,指引我们在司法办案中坚守为民初心,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作风,以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办案质效为抓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破立并举,十年淬炼彰显“刮骨疗毒”决心。从“打虎拍蝇”到“纠治四风”,从“刀刃向内”到“系统施治”,党的作风建设历经十年淬火,实现了由“治标”向“治本”、由“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的深刻转变。于XX检察系统而言,我们亲眼见证了通过整治“庸懒散拖”,办案周期平均缩短15%;通过规范“涉案财物管理”,群众投诉率下降40%;通过深化“检务公开”,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这些数据背后,是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刻诠释。
(三)继往开来,新时代赋予“检察担当”新内涵。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对检察机关来说,就是要将作风建设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使命深度融合。一方面,要以“求极致”的态度办好每一起案件,坚决杜绝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确保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要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回应群众诉求,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公开听证等载体,让检察工作更接地气、更暖民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关乎检察事业兴衰成败,容不得丝毫懈怠。
二、直面挑战,在“激流险滩”中找准作风建设“痛点堵点”
(一)思想认识层面:“三种误区”亟待破除。当前,部分检察干警在作风建设上存在“速胜论”“无望论”“有害论”等错误倾向。“速胜论”者认为,经过多年整治,“四风”问题在检察系统已销声匿迹,滋生了麻痹大意思想;“无望论”者则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吓倒,产生消极厌战情绪;“有害论”者将作风建设与干事创业对立起来,认为严管就是“束缚手脚”。这些错误认识,本质上是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牢的表现,必须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从思想根源上加以清除。
(二)“四风”问题层面:隐形变异不容忽视。尽管“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检察系统仍存在隐形变异现象。有的干警将“公款吃喝”转入隐蔽场所,以“调研交流”之名行“吃请送礼”之实;有的在文件整改中搞“文字游戏”,对上级部署“选择性落实”;有的在办案中存在“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等形式主义倾向,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这些问题虽属个别,却如“蝼蚁之穴”,若不及时整治,必将侵蚀检察事业根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心得体会:以学铸魂正风纪,激浊扬清谱新篇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921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