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以来,各地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从深层次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基本解决了“老粮、老账、老人问题。从总体看,人事制度、用工制度、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企业全面管理进一步规范有效,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新的起点。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认为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已经成功,应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负担的历史使命和其特殊性来衡量,因此,目前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实力不强、经营方式不活、管理机制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历史包袱重”的现象,从根本上影响到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也难以做大做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本次对农发行XX市支行管辖的所有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范围
XX市支行所管辖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计4户,包括黑龙江XX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储库”)、XX市临江粮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临江粮库”)、XX市勤得利粮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勤得利粮库”)、XX市乐业粮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乐业粮库”)。
二、基本情况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虽然历经了一系列的改革,“企业实力不强、经营方式不活、管理机制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历史包袱重”等问题。
(一)政企不分问题: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直接承担者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政府职能,在经营上受到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全部为国有独资,领导层的选拔任命、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地方政府的干预,虽然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经营自主权有限。
(二)企业布局不合理:
企业投资主体单一,规模小、资产质量差,大多数企业没有流动资金,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全部为XX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独资,投资主体单一;规模划分基本都为微型企业,企业规模较小;企业资产也基本都为改革以前的老旧资产,仓储设施陈旧,烘干塔等设施老化,资产质量较差;企业虽由XX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全额出资,但XX市政府不再对其注入资本,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组织形式上,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全部只存在粮食购销业务,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相互分割,粮食产业链条脱节,不利于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购销企业难以走出“买原粮、卖原粮”的怪圈,缺少加工增值优势。
(四)转换机制滞后: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历史包袱沉重问题,主要包括人员包袱沉重、土地包袱沉重、税款包袱沉重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状态。
一是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员工人数分别为82人、46人、45人、53人,企业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商保险等成为企业最大的负担;二是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土地从划拨方式转变为出让方式,补缴土地出让金成为了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又一大难题,现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土地全部处于欠缴土地出让金的状态,只有国储库在逐步补缴土地出让金,有望完成土地出让金的补缴,真正形成土地使用权的自有;三是企业欠缴土地使用税、房产使用税等历史形成的多项、大额税款,以企业现有的能力及未来发展前景缴清的难度很大,只有国有库在逐年补缴以前年度欠缴的税款,其他企业暂无能力补缴税款,很多企业经常存在被税务机关查封账户的情况。
(五)流通手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