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监督体系提高治理效能
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20年1月20日)
王雁飞
我代表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第四次全体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扎实推进蒲波、彭宇行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全省政治生态持续发生可喜变化。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强化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一)系统学习、贯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两个维护”坚决有力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引方向、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省纪委常委会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引领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全面系统学、带着感情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常态化推进政治监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执行情况作为日常监督、巡视巡察重要内容,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机构改革、减税降费、违建大棚房和违建别墅清查整治等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全省严肃查处弄虚作假、阳奉阴违、失职失责等问题349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76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关注两面派、两面人,全省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人员549名。落细落实双重领导体制,制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省纪委监委及时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做好书面请示报告。
(二)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最急最忧最盼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20项具体问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紧盯县里的权、乡村的情、村这个点,省市两级重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县一级重点开展扶贫领域工程项目专项清理,乡村重点治理惠民惠农资金到人到户中的问题,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340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347人,推动扶贫领域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填表事项、留痕事项整合优化。深化“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建立“阳光审批”监管平台,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一卡统”,经验做法入选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选编。开展涉农保险补贴问题专项治理,全省共立案44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85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1.37亿元。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全省共立案134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94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153人。
(三)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稳步向好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批示要求,持续开展正风肃纪集中督查,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深挖细查顶风违纪、隐形变异问题,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909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94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3592人,释放越往后盯得越紧、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省共查处相关问题481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146人,着力解决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过多过滥、过度留痕等现象。开展党员干部“赌博敛财”问题专项整治,全省共立案163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83人;开展党员干部利用地方名贵特产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全省共立案57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09人。全省播出“阳光问廉”节目294期,推动解决一批实际问题。立足常态长效,协助省委制定《关于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试行)》《关于对党员干部赌博行为处理的规定》《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地方名贵特产谋取私利的规定》等制度规范,给党员、干部划出行为底线。
(四)强化监督基本职责,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取得创新突破
坚持以高质量监督促进高质量发展,出台强化日常监督的实施意见,推动日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运用“四种形态”处理82569人(次),各形态占比分别为64.2%、28.7%、3.5%、3.6%。对以谈话函询方式处置的“两委”委员、“一把手”以及在重要岗位上还可能被提拔重用干部的问题线索100%抽查核实,其他人员问题线索抽查核实比例达到30%以上。优化问题线索处置流程,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分办、集体排查和了结集体会商等制度办法,问题线索处置和管理更加规范。开展“带病提拔”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办理省管干部党风廉政意见工作办法,建立综合研判、集体会商机制,增加群众口碑等情况说明,省纪委监委回复党风廉政意见1250人(次)。聚焦责任落实,持续开展约谈提醒、述责述廉等工作,探索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调研监督、驻点监督,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省属高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讲26场,全省共查处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2292个,问责党组织858个、党员领导干部2124人。
(五)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并重,巡视巡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彰显
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巡察,突出“两个维护”,聚焦政治责任,开展十一届省委第四轮、第五轮巡视,完成对所有贫困县和省管企业的“政治体检”,向省纪委监委移交一批涉及省管干部的问题线索。市县两级党委对4928个党组织开展巡察,延伸巡察村级党组织14194个,发现问题68407个,移送问题线索5046件,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589人。对脱贫攻坚重点责任单位、市县法院、党组织关系在市(州)的省属高职高专院校及部分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开展联动巡视巡察,在7个省直部门开展巡察试点。增设省委巡视组,推动市县巡察机构建设,加强巡视巡察工作力量。从成都、绵阳、广安、达州、眉山等地巡察机构抽调精干力量,对阿坝、甘孜下辖6个县开展帮扶式巡察。健全省委巡视机构与省纪委监委有关单位协作配合机制,贯通融合组织、审计、信访等其他监督。持续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改进巡视反馈机制,压实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整改主体责任,强化整改日常监督,提升巡视巡察监督质效。
(六)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三不”一体推进的综合效应逐步显现
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和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大判断,突出重点削减存量、零容忍遏制增量,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70023件(次)、处置问题线索70356件,立案3061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712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1023人。全省共立案审查调查厅局级干部78人、县处级干部1020人,严肃查办了资阳市委原书记陈吉明,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何兴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雷洪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在强大震慑和政策感召下,全省有516人主动投案,追回外逃人员29名,无新增外逃人员。全力推进检举举报平台建设,建成文书制作和措施监管系统、廉政档案系统,推动信访受理办理、线索管理处置等业务实现网上流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工作全过程,修订“走读式”谈话安全工作规定,组建安全联络员队伍和规范化的公安看护队伍,筑牢审查调查安全底线。制定重大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处分决定面对面宣布与深化警示教育同步开展制度,指导绵阳、内江、广安和科技厅等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661个单位3.7万余人(次)到省法纪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对236名省管干部的问题线索直接予以了结,审慎稳妥办理申诉案件,切实保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和干事创业积极性。
(七)有力有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体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坚持党对纪检监察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强化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完善对市(州)纪委监委“两为主一报告”、对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和省属医院纪检机构“三为主一报告”工作机制。研究深化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工作措施,完成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更名赋权。主动对接在川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沟通会商、措施使用协助、案件管辖协调等协作配合机制。强化纪法贯通、法法衔接,规范留置看护、留置措施与强制措施衔接、指定管辖、案件协查、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等程序,健全技术调查、信息查询等协作机制。完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部门衔接配合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工作闭合。
(八)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