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历史方位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论述体会
找到一项事业的历史方位,需要回溯既往的历程、发现演进规律,也需要拓展当下的视野、聚焦时代要求,从而在特定的时空交错中标定其位置。
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机构编制工作先后经历了若干个大的发展阶段。从1921年建党到党建立局部政权,这一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机构编制工作。从党在局部地区执政到新中国成立、党取得全国政权,机构编制工作提上日程,通过学习借鉴苏联经验,开始了政权建设正规化的艰辛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于党的执政需要,逐步形成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但这一体系在“十年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陷入低谷。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机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推动实现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机构编制工作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不同时期,机构编制工作呈现不同的面貌,但一路走来,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坚守着的,更揭示出这项事业的本根、彰显着这项事业的追求、决定了这项事业的未来。
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党的领导是机构编制工作得以存在的根本政治前提,也是机构编制工作能够发展的根本政治依托。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始终在党中央领导下不断推进。机构编制工作能够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在继承中发展,全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贯穿始终。从机构、职能、编制等方面对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不断调适优化,从而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是机构编制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是机构编制工作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正是在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中,机构编制工作持续获得发展动能和提升空间。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贯穿始终。机构编制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几十年来,机构编制工作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换,不断调整对标重点,但其作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要基础工作的性质没有变。巩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机构编制工作一以贯之的主题主线。
人民立场贯穿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群众所思所虑中聚焦突出问题,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谋划体制机制改革方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机构编制工作保持旺盛生命力和不竭动力的奥秘所在。
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贯穿始终。从最初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编制统管,到改革开放后全面退出企业编制管理,再到打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退出对不同产业的直接管理,再到探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对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建立健全于法有据、宽严相济的政府监管体制。机构编制工作伴随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优化,不断调适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助力探索政府不越位、不缺位、更到位,推动构建更加清晰协同高效的政府与市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