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是由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相关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目标一致、内容相关、对象交融、手段互补,推动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有利于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对于增强监督的广泛性、协同性、有效性,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监督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审计监督,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监督工作正确方向。
必须坚持经济体检与政治体检相统一。党内监督的首要职责是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是做到“两个维护”。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责是经济监督,但又不局限于经济,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证权力规范运行同样是审计监督的应有之义。审计监督只有跳出经济看经济、用政治视角审视经济问题,才能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为有效贯通打牢坚实的政治基础。
必须坚持业务属性与政治属性相融合。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审计机关坚持依法审计,行使法定职责。业务离不开政治,审计机关只有把政治属性与业务属性、政治功能与业务功能融为一体,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与党内监督一道,更好地发挥监督效能。
必须坚持专业监督与专责监督相协调。党内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实践充分证明,专责监督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审计监督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独立性,二者在各自的领域有独特优势,推动二者贯通协调,在技术、手段、线索和依据等方面相互支撑,就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推动监督内容贯通,实现全面覆盖
审计监督对象和内容涵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与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的总体原则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