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也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步稳蹄疾。
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奋斗历程中,河南省不忘污染防治,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近年来,河南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工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人们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污染、环境公害还知之甚少,但党和国家从国外暴露的环境公害事件中,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72年,中国派团参加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中国环境保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三废”办公室,开始关注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河南环保事业相伴而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那一年,河南省也成立了省人民政府“三废”治理办公室。197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出台,同年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1983年,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下设环保局,主要工作是对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进行综合治理。1986年机构改革,省政府把环保局从正处级升格为副厅级,公开选聘局长、副局长。1994年11月,在省政府机构改革中,省环保局升格成为省政府正厅级直属单位。2009年,省环保局升格为省环保厅,正式成为省政府组成部门。2018年11月,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在省环境保护厅的基础上,扩大部分职能,组建省生态环境厅。
环保机构的不断升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和政府在不断深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河南省环境保护也由此展开。
1978年到1988年,河南省处于乡镇企业起步阶段和工业企业恢复起飞阶段,当时整体环境质量保持较好。1988年到1998年,改革大潮汹涌澎湃,河南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部分地区忽视环境成本招商引资,污染问题开始凸显。
因投资小见效快,一大批“十五小”企业蜂拥而上,小型皮革厂、造纸厂、皮毛厂、淀粉厂、食品加工厂、药厂上马,因当时的工艺水平低,污染大,生产废水直排造成河流严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