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纪检监察一季度工作有何影响?对二季度有何预期?
去年底到今年春的新冠疫情对全社会各方面工作都产生了影响,纪检监察工作也不例外,岁末年初制定的计划,都不同程度滞后。综合各个方面公开报道以及各纪委监委网站的信息,疫情对纪检监察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在四个方面。
1
疫情对纪检监察工作产生四方面影响
一是基层县区一级纪委全会推迟召开,造成工作部署滞后。1月至3月初,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各地纷纷暂停或推迟集中召开各类会议。在纪检监察系统,中纪委四次全会在年初1月13日至15日召开,春节前全国省一级的纪委全会也完成召开。但是大部分地级市、县(区)一级的纪委全会都没有召开,尺寸分厘(公众号CCFL-awt)小编在网上查找发现,全国只有极少数地级市纪委抢在暂停通知发出前,召开了纪委全会。大部分县区一级纪委全会都是在3月中旬召开,相比往年推迟了大约一个月。县区纪委全会是一年一度的重要会议,对全县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而今年推迟一个月召开,则造成了工作部署滞后,如何把失去的一个月时间夺回来,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和部门的压力比较大。
二是失去了一个月的办案时间,审查调查工作滞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做好纪检监察系统自身防控工作,各地纪委监委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1月底到2月底,各地纪委监委暂停留置、“走读式”谈话和外出调查工作,这意味着办案部门除了参与疫情防控监督督查工作外,审查调查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尺寸分厘(公众号CCFL-awt)小编翻阅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1月23日—2月29日,网站既没有发布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信息,也没有发布省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信息,全国各县市区发布的“留置”信息也屈指可数。可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环境下,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数比往年要少。
三是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闭馆,参观人数几乎为零。自疫情发生以来,基层纪委监委对辖区的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全覆盖安全卫生和消毒杀菌工作,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纷纷发出闭馆公告,暂停接待参观活动。可以说,疫情这段时间,各地党风廉政教育馆的参观人数几乎为零,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相比往年也要滞后。
四是疫情期间暂停接访和谈话,现场信访人数减少。为全面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央、省、市防控决策部署,按照省纪委省监委、省市信访局有关通知精神,基层纪委监委群众来访接待场所都暂时关闭,暂停接待群众来访。虽然现在互联网发达,现场接访在各种信访举报方式中占比不高,但是疫情的大环境也让信访工作没有那么突出了。
2
下阶段需在八方面发力
尺寸分厘(公众号CCFL-awt)小编根据各方面信息判断,一季度疫情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还是产生了不少的影响,目前二季度即将到来,基层纪委监委应该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前瞻性,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监督
保障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首要任务。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各单位履职情况、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着重解决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问题。
坚决保障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实见效。加强对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完善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聚焦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问题,通过监督发现问题症结,倒逼深化改革。
二: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作用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把日常监督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日常监督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做到监督前移、增强实效。督促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谈心谈话制度化常态化,提高本级直接谈话在谈话函询中的比例。实事求是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紧盯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加强监督。聚焦“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督促健全权责清单制度,用好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一中心四平台”综合监督平台、发挥“互联网+民生、政务、执纪”三个监督平台。
以精准执纪问责确保监督刚性。进一步界定不同问责情形的问责主体,对滥用问责、不当问责的及时纠正,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落实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回访教育工作具体办法,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