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是xx省x个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试点市之一。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学习,Xx市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经验,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学分”,找准定位“坐标系”。按照职业属性将全市农村党员分为“有职党员、无职党员”两大类,又细分为“村内任职、居家发展、流动在外、关怀帮扶”四小类。有职党员对象主要是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居家发展类党员主要包括在家务农、务工、创业、经商的党员;流动在外党员主要包括长期(连续6个月)在外务工、创业和经商党员;关怀帮扶类主要为年老、体弱、多病困难党员。精细化分类对党员做到了“一本清”,在调配党员上更加精准。
“精细管”,党员有了源动力。根据党员不同类型明确不同管理思路和管理细则。对村内任职党员实行“优绩优酬”管理机制,实现工作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对居家发展党员按“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领单”的方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每名党员合理分配具体工作;对流动在外党员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行前谈话、每月跟踪、季度汇报、年底座谈等工作举措;对关怀帮扶党员实行“结对扶助”关怀机制,落实“两定三送五必访”服务举措,做到定人结对包联、定期服务关怀,适时上门送思想、送政策、送温暖,坚持大病必访、临时困难必访、突发事件必访、重大节日必访、亡故必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