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分类分级
1.4使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1.6应急预案体系
2 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2.2办事机构
2.3工作机构
3 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3.2应急处置
3.3恢复重建
3.4信息发布
4 应急保障
5 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5.2宣传和培训
5.3 责任与奖惩
6 附则
6.1 预案管理
7 附件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与《安龙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指突发公共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和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类: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安龙县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以下简称分级标准),见附件7.1,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镇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切实履行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共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以防为主.把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搞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3)统一领导。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结合、属地管理、专业处置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协同处置。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各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1.6应急预案体系
(1)突发公共事件总休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镇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镇政府负责制定并公布实施。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在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下,为应对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办公室职责的应急预案,由镇政府有关办公室牵头制定和修订,报镇政府批准后实施。
(3)突发公共事件企业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办公室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预案,由镇政府有关办公室负责制定和印发,报镇政府备案。
(4)企业单位应急预案。由企业单位负责制定,报主管部门备案。
(5)重大活动安全专项应急预案。较大规模的集会、庆典、节日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
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构成种类奖不断补充、完善。
2 组织机构
2.1领导机构
在镇党委领导下,镇政府是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成立镇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镇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分管副镇长按照业务分工和在镇内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中兼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管理工作。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车胜莉(镇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周建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明友(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副 组 长: 冉明祥(党委副书记)
韦 城(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彭 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武装部长)
岑姝萍(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298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