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2025-03-04 07:03:52 129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提出4项重大行动,第一项就是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应注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离得开、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融得进、可持续”,让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新型城镇化新动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一方面,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由“重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注重把人放在城镇化的核心地位,从而迈入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体,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从本质上看,传统城镇化在于促进“职业转换和地域转移”,新型城镇化则侧重于落实“身份转换、角色转型和成果共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巨大内需潜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涉及农村人口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的转变,是释放内需潜力的有效途径。从直接效应看,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其市民化过程具备形成巨大消费市场规模的前提条件。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加上由此形成的潜在农业转移人口,如果开启“一人进城、举家定居”的模式,将形成数万亿元甚至几十万亿元的庞大需求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从间接效应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随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新增的社会服务需求将催生一系列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也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强调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还包括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能够通过人口优化、要素优化、空间优化等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关键抓手,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重要驱动力。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劳动力支撑,通过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育造就大量新型劳动者,促进社会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从第一产业逐步融入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的产业中,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创新密集型行业,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产业结构升级开辟新空间,吸引更多资本和技术投资,整合各种科技创新资源。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把握好几个关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006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