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

2025-03-07 07:03:52 125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生育状况是决定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经历了一个较快增长的时期,随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下降,直至90年代初下降到更替水平附近。2013年以来,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总和生育率呈现回升趋势。2022年以来,我国人口再次出现负增长。与生育率的人口统计含义相比,出生人口规模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人口变动趋势的社会经济含义。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出生人口规模在经历上升阶段以后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讨论甚至争论,对未来出生人口规模也产生了担忧和乐观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面临的挑战。根据稳定人口理论,更替水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口平衡点。在封闭人口系统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生育水平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上意味着总人口必然增长,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不断增加,反之则总人口将不断减少,人口更新能力与活力也会随之下降。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生育水平和人口变动趋势来看,要在短期内实现稳定到更替水平附近的适度生育水平任务较为艰巨。一是婚恋观念呈现多元化。根据2023年在多个省市开展的育龄女性婚育观念调查,绝大多数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为2个,但年轻队列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处于下降趋势。另外,传统婚育观念面临挑战,社会对终身不婚、终身不育及婚前同居、同性恋等婚恋形式的包容性不断增强,接受度普遍提高。二是结婚难问题凸显。择偶难和结婚的经济成本高始终是困扰青年群体的重要问题。随着之前出生性别比升高后果的不断显现、受教育年限大幅增加和青年人口的城市化速度加快,我国大龄未婚人口、终身未婚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从15岁—49岁人口比例看,2020年全国未婚男性人口数量明显多于未婚女性人口数量;2020年50岁及以上未婚人口数量为830.5万人,男性终身未婚率为3.11%;乡村大龄未婚男性择偶问题突出,城市大龄未婚女性数量快速增长。三是养育成本问题突出。育龄女性婚育观念调查数据显示,约有超过半数的育龄妇女认为生育政策对提高生育水平有帮助。在生育支持政策的偏好方面,城市育龄女性最偏好经济支持,其次是就业支持和子女教育支持。不同代际女性对支持政策具体措施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在经济支持方面,不同代际女性最偏好直接提供生育津贴。 

深入把握新时代人口变动规律。人口的基础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特征决定了人口战略规划要具有前瞻性。从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必须在深入理解新时代人口变动规律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同时,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科学认识和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077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