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职贡图》与“华夷一体”理念的书写

2025-03-14 07:03:52 127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皇清职贡图》与“华夷一体”理念的书写

费孝通曾提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传统王朝,因是以少数民族身份起兵、立国,所以在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对于王朝正统性的确立。为此,清朝始终不遗余力地破除华夷之辨理念,并提倡天下一家来代之;与此同时,在清朝远超前代的大一统疆域范围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进一步加深。这些都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得以发展和巩固。乾隆朝由朝廷主导编纂的大型民族图志《皇清职贡图》是以海外各国与中国少数民族为书写对象,清晰地展现了盛清时期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历史史实,鲜明地表达了华夷一体的民族大一统理念。

中外一家的编纂意识

自清朝建立后,因其属于汉族士大夫眼中的夷狄,因此,对于华夷之辨这一理念较为排斥,特别是随着大一统疆域的不断扩展,华夷之辨所带来的民族隔阂并不利于多民族的治理。有鉴于此,清朝在边疆民族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外一家理念,旨在促进汉族与各民族的融合。雍正帝就曾饶有趣味地提出了带有共同体意蕴的理念: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这其中不乏对于华夷之辨的深刻厌恶。

在清朝所提倡的中外一家里,所谓在很多语境中是指以四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如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针对蒙古族曾指出:蒙古各部落,世受国恩,输诚向化,中外一家,岂容歧视。从《皇清职贡图》编纂的过程来看,始终遵循的是中外一家理念,车书万国,统八表以攸同;中外一家,遍九围而是式矣。在此指导之下,展开了清朝对于多民族统一进程与史实的历史书写。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廷准备编纂《皇清职贡图》伊始,傅恒就代表清廷向史官群体表达了该书要宣扬中外一家的编纂理念,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苗夷,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著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瑶、黎、僮以及外夷番众,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以昭王会之盛。《皇清职贡图》编纂之初,主要针对的是清廷平定金川之战后的民族统一状况。乾隆二十年(1755年)始,清军逐渐勘定西域,拓地二万余里,统一了西域新疆,《皇清职贡图》也立即对这一突出历史贡献着重进行了泼墨着笔,增绘伊犁、哈萨克、布鲁特、乌什、巴达克山、安集延诸部,兵卫三百余种,分图系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该书编纂完成,此后又对不断统一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诸多增补。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史官群体绘制了爱乌罕、霍罕、齐启玉苏、乌尔根齐诸部,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以及内附清朝的云南整欠、景海诸土目等图册,这进一步扩大了多民族共同体的成员;三十六年,补充土尔扈特台吉等三图;四十年,增添整欠头目先迈岩第等两图;五十五年,又把鲁康布札番人加入书中;五十八年,增绘《巴勒布大头人并从人即廓尔喀》。到了嘉庆十年(1805年),画朝鲜至景海七十三段官目民人男妇。《皇清职贡图》的动态编纂和增修过程实际上就是清朝实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真实写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皇清职贡图》与“华夷一体”理念的书写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17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