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诗歌何去何从
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我尝试其指定创作了一首题目为《大圣》的诗歌,出来的诗歌是这样的:“你从一块顽石中醒来,花果山的风吹过你的毛发,水帘洞的瀑布洗去你的懵懂,那一刻,你抬头,看见了天空。你手持金箍棒,像握着一道闪电。云靴踏过的地方,山崩地裂,星辰颤抖。你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可天宫太高,高得连风都变得冰冷。你挥舞金棒,打碎了琉璃盏,踢翻了炼丹炉,却打不破那无形的枷锁。五指山压下时,你笑了,笑这天地,竟以为一座山就能压住一颗心。五百年,风吹雨打,日月轮转,你的毛发依旧金黄,眼中的火焰从未熄灭。直到那个和尚走来,轻轻揭去符咒,你说:师父,我跟你走。可你知道,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而是心中有火,眼中有光。即使戴上金箍,你依然是那个大圣,踏碎凌霄,笑傲生死。如今,你站在云端,看人间烟火,看沧海桑田。你说:这天地,不过是我手中的一粒沙。”
读了这首诗,我开始有点蒙,也有些震惊。这是很完整的一首诗歌,甚至可以说,如果要找一首同题的朗诵诗,没有比这一首更恰当的了。因为,这首诗高度概括了孙悟空的形象,并且有一些提炼的金句。
随后几天,我都在琢磨这首诗,也因此发现了DeepSeek的优点和缺点。DeepSeek的创作,是建立在对现有文化产品(例如原著、电视剧、动漫和电影等)的理解和整合之上,从中提炼出情节、历程、语言、形象和行动等关键元素,具有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使得诗歌能够被公众理解和接受,也非常适合朗诵。因为太个人化的诗歌,读了别人听不懂。这首诗过滤了复杂或过于个性化的元素,使其更贴近大众的理解水平。这说明DeepSeek的概括力是超越了一般人的。但问题也在这里,这首诗里很多内容是整合甚至可以说是模仿洗稿出来的,并非原创,我们能从这首诗里读出一些公共用语、剧本台词和其他诗歌的痕迹。
AI创作是建立在人类已有文明基础上的,是一种综合、提炼与总结。但AI写作有一个问题,它是面对过去的统合,并不能开拓新的未来,因为它不可能亲历和体验,因而无法产生新的情感及感受并将之转化为新的文学。而人的生活是面向未来的探险,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感受到新的东西,马上可以把它写成文学,比如遭遇生活的惨痛经历,比如在山水间的新鲜活泼感受,比如恋爱时的激动不安,人的文学,一定是可以讲出创作背后的故事的,因为人有亲历性的现场感,而AI创作,只是对已有文学的重新组合。
最近,我就网上一些人认为DeepSeek将消灭诗人和诗歌,作了回应。我说AI创作是共同创作,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可以引起普遍共情,我无法预测DeepSeek诗歌写作水平最后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但就我个人写作实践及对诗歌意义的思考,我认为:作为一个诗人,写好个人史就可以。诗歌里面会保存和记录情感、生活、时代乃至精神。人诗互证是诗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