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的思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近年来,xx省xx市xx区以党建为统领,实施“村村百万、千万倍增”行动,通过优化组织体系、深挖资源潜力、汇聚多方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共富先行。全区xxx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xxx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超千万元村xx个,被列入省级共同富裕双试点区。
优化体系、集成政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党建大统筹、大联动、大整合作用,架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是构建“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书记工程”,纳入镇街综合考核体系和组织重点工作项目库,通过“周问效、月调度、季研判”,拧紧责任链条。针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实施“一村一策一专班”政策,量身定制综合施策方案,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做到精准化对接、差异化扶持,推动xx个重点村消薄攀高。二是迭代“一体联动”的政策机制。区委、区政府出台《xx区党建引领“村村百万”共富先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出强村公司带富、物业支持领富、村办产业致富等x项政策xx条举措,制定“一年清零、两年提升、三年提质”共富先行目标,配套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债务防范化解、协同研判等机制,及时消除风险点、制度堵点,增强抓落实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打造“一力担当”的雁阵队伍。坚持把优化村干部队伍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和后备人才“薪火计划”,定期开展“头雁领航·村村提升”“五好双强·星级争创”擂台赛,搭建“学历教育+集中培训+跟班实训”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目前全区村班子大专以上学历达xx.xx%,xx后、xx后村干部占比xx.xx%,xx人获“兴村治社名师”等省级荣誉。
深挖潜力、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拓宽发展路径。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做强特色优势,推动农村“三资”活起来、村办产业旺起来,实现村集体“自我造血”。
一是空间盘活推动“变废为宝”。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村流转,按照xx%货币补偿+xx%物业安置的方式,优先兑现被征地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留地返还指标,累计盘活村集体留地xx宗xxx亩。深入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整顿提升行动,盘活空间x.x万平方米,以委托出租、合作开发等方式,导入共富工坊、创业课堂、共富直播间等功能型项目xx个,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资金扶持注入“源头活水”。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整合水库移民、薄弱村发展等项目政策资金,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兴建、购置优质经营性物业项目给予补助。近x年补助村集体购买商铺等物业支持项目共计xxxx万元,惠及xx个村(居),每年为村集体保底增收x万元。实施“红色数智金融助富工程”,撬动更多资金投向农村,实现村集体授信全覆盖。三是产业兴旺点燃“动力引擎”。围绕“一村一品”,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因势利导发展智慧农业、特色果蔬、标准厂房、物业租赁等多种业态。同时,立足区域民营经济发达优势,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兴办市场,推动市场业态、模式持续变革。目前,全区村社中有村办、混合所有制市场xx家,年总成交额超xxx亿元。
外引内联、组团帮扶,多元参与凝聚发展合力。发挥党建凝心聚力作用,推动国企践行社会责任、强村发挥示范效应、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村集体“抱团补血”。
一是村企结对强化创富支撑。按照订单生产、工程承接、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组建强村公司xx家。鼓励辖区国有企业通过导入优质项目、优质地块、优质产业等形式,结对帮扶强村公司,贯通政府、社会两侧资源,保障村集体取得长期稳定收益。x家国企已累计实施结对帮扶项目xx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千万元。二是以强带弱提升帮富成效。深化党建联建机制,以“x+x+x+N”模式组建联合党委,其中“x”为联合党委书记,“x”为专职、兼职、轮值副书记,“x”为联合党委成员,“N”为强村惠民蹲点组、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干部等服务团队,实施“x个共性项目+N个个性项目”培育计划,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累计推动xx个农村片区联合党委落地共富项目xxx个,打造山水田园、未来乡村等x个精品示范片区。三是鸿雁归巢激活带富动能。深化在外优秀人才带富工程,成立镇级“千万元”带富基金,引领xx个公益基金筹集资金近x亿元,累计落地带富项目xx个、总投资超xx亿元。实施“入乡筑梦”青年引育行动,引导优秀青年人才入乡创业、回村任职,培优育强“新农人”队伍,目前已打造乡创空间x个、青创工坊xx个,打造“全国百强电商产业示范村”等一批示范项目。
关于以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最根本是要抓好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对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起基础性保障作用,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为此,青干班第一小组聚焦“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课题,深入全县x个乡镇以及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xx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大力推动产业振兴,创新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管理机制,加快构建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探索建立村干部工资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不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源头活水”。
(一)农业经济加速发展,村均收入逐年提高。近年来xx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成效日益明显。x至x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x万元提高至x万元,村均从x万元提高至x万元,实现翻番。村集体收入在x万以上的占比逐年上升,x年x万元以上x个、占比x%,x万元以上x个、占比x%.x县域村集体经济正在努力打造“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迈好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二)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政策支持多点发力。县委坚持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县委主要领导常态化深入乡镇一线调研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以财政资金有效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一方面建立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出入库竞争评审机制,创新前置审查、会议评议、监督考核、利益联结等工作模式,推动衔接资金使用“精准滴灌”;另一方面制定《x县创新管理体制发展乡镇经济实施方案》,选定x镇开展“一级财政”试点,探索适应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x年全县审批高质量项目共x个x亿元,其中产业项目x个x亿元,资金占比x%。
(三)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产业振兴活力。一是优化薪酬体系,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出台了《关于建立村干部工资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的实施办法》,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增长与村干部收入增长挂钩机制,为村支书、村干部每月增涨工资分别为x元、x元,并按每年不低于x元/月的标准逐年递增;实行村干部双线管理,按照x:x:x比例评定优秀、良好、合格等次,年绩效补贴最高档差近x元,有力激发干部履职动力。对发展基础较好的经济强村,通过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改造、增加村干部持股比例等方式激励,持续释放村干部“活力”。二是探索竞争机制,力促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制定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整合使用、产业项目评审、收益分配管理等制度,整合近x万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产业收益与村集体经济链接、与村干部绩效挂钩,探索“资金选项目、项目变资产、资产换收益”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x年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x万元,年增幅近x%。
(四)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各乡镇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盘活闲置资源,整合涉农资金,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项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比如,x、x引进x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生态甲鱼养殖项目,盘活两村x余亩鱼塘、旱地,村集体每年分红x万元以上,鱼塘租金收益x万元;又如,中寨乡整合x个村申报扶贫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建设肉鸽养殖用棚等资产入股,每年可为各村增收x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赢”局面。
二、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x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做法与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过度依赖政策,发展不平衡。x年全县经营性收入在x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只有x个,占比x%,x万至x万元的村集体有x个,占比x%。从经营收入构成看,政策补助扶持的产业项目、资产资源租金等是村集体主要的收入来源,仅水稻种植政策性奖励资金就占了全县经营性总收入的x%;x镇镇仔村集体经济年收入x万元,仅征地款就高达x万元,对政策依赖过大。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所拥有的资产和区位优势上,部分靠近城区的村获得了城市化发展红利,但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受限,如x镇x村、x村,x镇x村等地均在县城规划区内,在城市扩张发展中,绝大部分土地被征收,无村集体预留用地指标,村集体资源资产薄弱;此外x地处丘陵地带,限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申报,土地效益政策收效甚微,直接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二)缺乏指导机构,经营有风险。机构改革后,乡镇普遍撤销了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能力减弱。新成立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功能作用与之前基于家庭承包基础上的“村社合一”经济合作社存在较大区别,但在管理考核时仍沿用之前合作社的村民自治管理方法。调研发现xx村集体经济组织,尤其伴随城镇化崛起的x镇x村、x村、x镇x村等经济强村,既有自治组织身份,又有对外行使企业经营的功能;村干部管理机制不顺,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导既要履行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又要承担“企业总经理”的责任。目前存在村企混合、利益联结机制不确定,社员没有股份,村民得不到稳定收益,企业与农民共担风险意愿不强等问题。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急需法律支撑和相关政策文件指导。
(三)缺少管理人才,收益不稳定。现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多是产业发展的“执行者”,而非“经营者”。目前全县x岁以下村干部占比x%,大专及以上文凭的村干部仅占x%,大多村干部任务繁重、精力不足,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十分缺乏。如金龙镇财政经济与乡村振兴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x人,承担了全镇经济发展规划、招商引资等x大类工作,熟悉农村经济业务工作人员仅x人。虽然一些村依靠龙头企业来经营管理,可以短期解决经营人才不足问题,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角色如果仅仅停留在土地、人力等要素的供应者地位,发展依然比较被动。比如,x乡利用“飞地”入股村企共建模式,整合资金以资产入股x,为各村持续增收,但精湛的肉鸽养殖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属于企业,一旦企业撤离,亟需重新寻找新的经营主体入驻,村集体经济发展依然被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4篇)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报告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633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