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的规定,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指在陆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关系着边疆地区发展的未来,学校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帮助他们及时、正确、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边疆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学校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12个词、24个字,内涵丰富。由于此前的教育中都已经反复强调这些内涵,特别是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各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并不陌生。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学生一般也能记住。但核心精神,需要在学校课程教学和其他培养活动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对其进行详细阐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对生活的理解、掌握的信息,不断选择、辨别、强化记忆和认同,通过具体化运用与实践,变成支持他们应对学生阶段和走向社会遇到的各种变化的骨气、底气、勇气。
(一)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要让学生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中国和世界,国家、社会和自身,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的变化中深刻认识历史和现实。
(二)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新时代在对边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观念培育中,需要清晰地认识到: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边疆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657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