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5-04-13 07:03:52 126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尊敬的杨书记、丁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重返母校就是回家,这片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土地,格外亲切!由衷感谢母校给予我如此珍贵的机会!看着学弟学妹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今天相聚一堂有幸聆听在校“最后一课”,奔赴人生新征程,感动并激动。十四年前带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烙印,我从骄傲的百年名校奔赴了下一站百年老店——创建于1865年的江南造船。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向母校汇报并与学弟学妹们分享。

一、以"思源"铸魂:在民族复兴的坐标系中锚定人生航向

“饮水思源”是交大人的精神基因,而这份“思源”从来不是空泛的口号。从徐汇校区的老图书馆到闵行校区的致远湖,交大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今天,我们一起回到中国近代工业的起点——江南造船。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诞生于黄浦江畔,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而同一时期,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也在徐家汇萌芽,肩负“实业救国”的使命。这两个百年“老字号”,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血脉相连。在我国造船的历史上,活跃着一批交大人的身影: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交大1949届校友),咱们杰出校友,隐姓埋名三十载,谱写了“深潜报国”的壮歌,诠释了“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品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青学长(交大1982届校友),领衔研制万吨大驱055,铸就深蓝利剑,践行“舰船报国”初心,诠释“强军先锋”的赤诚担当。

我身边的首席专家张国新,中国船舶设计大师胡可一、伍朝晖、蔡乾亚等,都是交大校友,他们在各自领域突破一道道“卡脖子”难题,刷新了造船业中国创造的标签!

前辈们的实践告诉我们:“思源”的终极指向是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是“自强不息”的爱国、“穷则思变”的改革、“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悬规植矩”的契约。我们每一位交大人都应在“民族复兴”的坐标系中找到支点,胸怀影响和改变行业、引领发展的梦想,与祖国同行,担当时代使命。

二、以"变革"破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687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