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对此,高校在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过程中,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过程中,必须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具体载体和资源落到实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可行路径。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能有效整合育人资源和要素
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主要目的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学生社区的“网格化”管理,着力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的改革,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到“人在一线”“思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一线规则”,整合“院校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聚焦压到学生中间,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推动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第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事关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多个领域。“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涉及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的改革,关系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包括党团思政、教务教学、组织构架、资源阵地、硬件依托、保障体系、功能提供、文化建设等,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体系,涉及全员的系统工程。“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育人空间的建构,推动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整合、联动、下沉、延伸,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人才培养工作的亲和力、科学性、协同性、实效性。
第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要打造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当前,我国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就是要打造一个既区别于国外、又不同于现行管理模式的新的学生社区模式。国外的管理模式中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保障通常是分离的,大学只负责专业性、学术性的事务,而后勤服务保障是交给社会的。换句话说,国外的学生除了学习科研在校园内,其他方面的课余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都在社会社区。我国曾经有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的尝试,但现行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包括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保障,都由高校全面负责。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是区别于国外模式和我国现行模式的新的尝试,是在不改变现有高校统管模式下,嵌入“社区”模式。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延伸、融入社区,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网络延展、覆盖到社区,从而朝着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目标改进。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解深理解透,我们的改革才会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在五个要素上着力
高校学生社区作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后勤社会化运行模式的产物,兼具学校管理单元与学生学习生活共同体双重角色及属性,被认为是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重要空间载体。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形态,而且是一个具有社会性和社会关系意义的存在,是一个整合人、空间、物、文化、组织形态、规则、数据信息等资源的复杂结构,是一个集思政教育、师生互动、学习交流、文化感染、生活服务、信息网络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综合育人场域。“社区”(Community)一词源于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将“社区”理解为具有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信念与情感维系的共同体关系。当前,社会学界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864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