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问题类型
检视存在的问题
整改方向及措施
整改时间
完成情况
1
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
经过深入对照检查,我局党组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履行部门职能,在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以下亟需改进的问题:
一是“行动迟缓”困扰效率
在处理涉及多个部门协调的复杂问题时,部分工作落实的速度未能达到预期,存在一定的等待观望和拖延现象。面对问题,未能第一时间主动作为,导致了一些紧迫任务的延误和滞后。
二是“推诿扯皮”影响服务质量
在行政审批服务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和人员未能充分履行职责,推诿扯皮现象依然存在。这种不够高效的服务态度,使得群众和企业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响应,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三是“服务意识”需进一步提升
尽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显得不够及时和有效。部分部门和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方法,未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
一是健全“责任担当”机制,强化领导带头作用
建立健全党组成员带头联系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位党组成员对相关领域和项目的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推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出表率,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迅速有效地落实。
二是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能
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化环节,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做到高效便捷、一站式服务。通过精简程序和提升审批效率,减少群众和企业的等待时间,确保行政服务快速、高效地推动实施,提升政府服务的公信力。
三是建立“诉求响应”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企业和群众诉求的快速响应机制,制定明确的限时办结制度,确保对企业和群众的需求能及时反馈并解决。通过限时办结、专人跟进等措施,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快速响应”,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2025年4月底前完成
正在推进中
2
政绩观偏差、搞“面子工程”
经过深入对照检查,我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在工作实际中,依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考核评价机制亟需优化,激励导向需更加精准
目前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尚显不够科学,特别是在对创新性和基础性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部分单位和个人未能得到充分的激励,导致在推动创新和基础性工作时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现有的考核体系未能充分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和成效。
二是业务工作中存在失衡现象,质量提升亟待加强
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存在重规模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一些项目和任务在追求表面业绩和数量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实际效益和质量的提升,导致部分工作成效未能达到预期标准。这样的失衡不仅影响了工作质量,也制约了整体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是项目建设侧重形象工程,忽视实用性和内涵建设
在部分项目建设中,有时过于关注外在形象展示,忽略了内涵建设和实际效益的深度挖掘。过多的注重短期效益和表面成绩,导致一些项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实用性不足、长远发展潜力有限的现象,未能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
一是完善“考核体系”,注重实效导向
对现有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特别是要注重对创新性和基础性工作的激励。将工作成效、创新表现与实际效益紧密挂钩,避免单纯依赖数量和规模的评价方式,确保考核指标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激励各部门不断追求卓越。
二是强化“政绩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
加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要强化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质量、重效益,倡导务实工作,避免片面追求表面成果。通过教育引导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全局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追求长远效益
在项目立项和审批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全面评估项目的实际效益和长远影响。注重项目的内涵建设和实际应用,避免盲目追求形象工程。通过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确保项目不仅符合短期目标,更能够在长期内发挥持续效益,助力我局发展目标的实现。
2025年5月底前完成
已制定方案,待实施
3
执行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
经过深入对照检查,我局党组始终致力于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政策执行缺乏针对性,存在机械化和“一刀切”现象
在部分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部分措施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而是存在机械化执行和“一刀切”的情况。这种做法忽视了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导致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是上级要求传达过程中存在随意加码问题
在将上级政策要求传达至基层时,部分单位存在自行提高标准、增加不必要要求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也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未能完全落实上级的本意,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是对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政策落实缺乏统筹兼顾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部分政策未能考虑到基层的具体实际和差异性,导致统筹兼顾不足,政策实施效果未能最大化。
一是深入“研究政策精神”,精准施策,因地制宜
要全面深入研究上级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分类指导方案,确保每项政策的执行都能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避免机械化执行,力求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区域制定个性化、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保政策真正落地生效。
二是严格“执行上级要求”,杜绝随意加码
在执行上级要求时,要严格遵循原有政策,不得随意加码、增设不必要的要求。坚决避免在政策传达过程中产生偏差,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变形,保持政策的原本面貌,确保全局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实情
加强对基层一线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困难,确保政策落实时能够统筹兼顾基层实际。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基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完善政策执行方案,确保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2025年5月底前完成
开展政策培训,持续改进中
4
文风会风不实不正、搞文山会海
经过深入对照检查,我局党组在持续改进文风会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公文数量较多,文件内容重复,篇幅冗长,实用性不强
目前,部分公文数量较多,存在内容重复、篇幅过长的现象,导致文件的实用性不高,难以为基层和工作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这些冗长的文件往往没有抓住重点,反而使工作负担加重,效率低下。
二是会议安排不够科学,议题重复、时间过长
在一些会议安排上,存在议题重复、时间过长的情况,导致与会人员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了会议的整体效率。一些原本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如视频会议)解决的问题,仍然依赖于现场会议,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三是下发给基层的材料过多,增加了基层负担
下发给基层的材料数量较大,且频繁,给基层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过多的材料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容易导致基层在处理各类文件时的重心偏移,影响了工作的实质性推进。
一是精简“文件数量”,提高“文件质量”
要严格控制文件的发文数量,精简不必要的文件,杜绝重复内容和冗长篇幅。文件的撰写要突出实用性,确保每份文件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性,减少无效的文书工作,提升公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是科学“安排会议”,提高会议效能
要合理安排会议,避免议题重复和时间过长。对于能够通过视频会议解决的议题,优先选择视频会议形式,节省时间和资源。对于必须举行的现场会议,要严格控制会议议程,确保会议高效、有序进行,避免冗长的讨论和低效的安排。
三是严格“控制材料数量”,减轻基层负担
要严格控制向基层下发材料的数量和频次,确保每一份材料的传达都能切实为基层工作提供帮助。加强与基层的沟通,了解其实际需求,避免无效信息的传递,从而有效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2025年4月底前完成
建立台账,逐项整改中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清单(班子11个方面)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870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