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的背景下,受需求收缩、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企业仍面临成本高企、预期不稳等压力,而不合理涉企收费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制约其发展活力。面对当前形势,需要具备长远的战略视野,系统推进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设,坚决整治各类违规收费行为,科学构建覆盖全面、动态调整的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多方协同发力,推动形成职责清晰、运行高效、公开透明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激发经营主体发展动能,稳定企业发展预期,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支撑。
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是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的基础性工作
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是实现涉企收费行为“可查、可控、可问责”的前提,是从源头上防范违规收费、重复收费、模糊收费问题的关键制度工具。近年来,我国通过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关于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初步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并持续动态更新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提升收费透明度、遏制违规收费现象。然而,在实践中该制度仍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覆盖面不全。部分地方政府及其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仍存在将不合理收费纳入日常运作的现象,部分领域的收费项目尚未完全纳入目录清单统一管理,企业“被收费”现象难以根治。二是项目设置不合理。部分地区在收费项目设置时未充分考虑不同业务领域的实际情况,项目多、收费乱问题突出。此外,部分地区在核减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时采取“一刀切”模式,未能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三是制度协同不足。由于区域发展差异与部门职能分割,部分地区和领域在清单编制执行中存在标准衔接不足、口径解释差异等问题,导致制度性协同效能减弱。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常因政策梯度落差和规则理解分歧,面临合规成本增加、市场预期波动等现实挑战。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有助于规范收费行为,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遏制行政权力任意扩张。
确保清单制定工作的全面性和动态性。秉持“应纳尽纳”理念,将所有涉企收费项目纳入清单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应全面梳理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等在内的涉企收费项目,确保收费类别无遗漏,明确每一项收费的设立依据、实施单位、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收费额度,并在政府门户网站等权威平台集中发布,确保内容完整、准确、清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制度的时效性。清单管理不是“一次性工程”,要设立清单周期性调整机制,及时纳入新增收费项目,删除已废止项目,更新相关内容的适用范围与标准。可考虑由财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牵头,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统筹协调清单维护工作,确保各类涉企收费信息动态可查。
依法依规对存量涉企收费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涉企收费的设定权限和管理要求。制定涉企收费违规处理办法及配套细则,细化违规收费的认定标准、处罚措施及追责机制。规范社会团体会费管理等制度,严格规范会费收取标准、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经营自然垄断环节业务的企业等各类主体和问题多发领域开展项目清理工作,对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越权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缔;对违规提高标准或扩大范围的收费行为,必须严格整改。
加大违规收费治理力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877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