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唐山事件发生后,公众视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网上实名举报已成为群众反映诉求、发表见解、寻求帮助的重要途径,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政治地位特殊,作为XX山下的红色警队,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舆情应对处置、营造清朗的圣地网络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近期,XX公安按照公安部舆情处置“三同步”原则,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成功处置了4起舆情,实现了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相统一,积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本文就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应对处置进行思考分析。
一、XX公安在舆情应对处置中的实践
(一)把握主动,积极应对负面舆情。人民警察的正义形象,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信任。“坏事发生只需两三天,形象修复何止两三年”。唐山事件后,网上实名举报接连出现,舆情热点以“随时爆发、瞬时抵达、实时更新、长时激化”的模式呈现,最终形成网络“蝴蝶效应”,能否及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事关民警执法权威,事关法律尊严,更关乎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公安工作发展大局。2022年6月15日,XX区郭某某就自己被人捅伤一事在抖音平台发布了举报视频,质疑公安机关执法,引发舆论关注,XX公安高度重视,“转守为攻”,办案单位主动介入,仔细核实相关案情,向郭某某通报了案件进度,对举报内容一一进行答复,就办案依据与法律政策进行耐心讲解,郭某某对此表示认可,当场删除了相关视频,舆情得到了控制。
(二)快速反应,抢占信息舆论先机。相比原生舆情,次生舆情来势更快、威力更猛。舆情出现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占据舆论高地,会加剧公众的猜疑,部分人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极易导致二次传播以致消息失真,给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留存空间。2022年7月,XX区居民姜某某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实名举报称其2011年被张某和张某某合伙诈骗100余万元,公安机关、检察院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包庇嫌疑人,不予立案。视频发出后,引发群众广泛关注。XX公安立即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与时间和谣言赛跑,核实举报内容不属实后第一时间发布警情通报,还原了事件真相,舆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网络评论中针对警方的质疑声也明显降温。
(三)依法处理,正面解决舆情危机。随着全国范围内网上实名举报热潮的兴起,我们不难发现,部分网民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是诽谤诋毁,如果不予以处理,将会进一步扩散,造成严重后果。2022年7月25日,XX区丽融大厦“利郎”店的封闭围墙因长期违规占用消防疏散通道且拒不整改被拆除,“利郎”服装店区域负责人刘某某及店长周某某拍摄拆除视频后发布在抖音平台上,并配文“下一个唐山、延安的黑社会”,该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发酵。XX公安立即组织工作专班进行调查处置,依法给予刘某某、周某某行政拘留的处罚,并在抖音平台、微信视频号上发布了警情通报,此次舆情得到有效控制。随后“利郎”总部工作人员向公安机关反映,刘某某妻子诞下一女婴,希望与丈夫通话告知喜讯,XX公安立即安排二人进行通话,刘某某充分认识到了自身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对XX公安的人性化执法表示了感谢,“利郎”总部领导特地发来致谢短信,表示对延安的营商环境充满信心,今后必将加大投资力度,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XX公安对于此次舆情的快速处置、灵活应对,既维护了延安城市形象,又得到了当事人的充分理解支持,达到了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因势利导,妥善做好舆情“降温”。感情纠纷引发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个人极端案事件,而舆论的升温和发酵,不但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扩散消极影响,甚至会激化矛盾。2022年8月8日,吴某某用妻子王某某的手机在王某某和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布了李某与王某某偷情等相关言论,引起上千名“圈内”人士广泛关注,对李某与王某某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尽快消除不良影响,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平息事态,XX公安依法快速调查事件经过,依法对吴某某殴打他人并在网上公然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视频等违法行为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在民警的教育下,吴某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进行了道歉,舆情迅速“降温”。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应对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878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