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问题清单及整治台账(学校班子版3大类28方面)
1
集中整治的11个问题
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担当不作为、
推诿扯皮方面
在学校一些关键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个别班子成员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未能展现应有的担当,甚至出现了推诿责任的现象。以校区设备升级为例,相关责任人未能按时落实采购计划,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影响了整体工作进程。此外,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时,部分成员响应迟缓,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进一步损害了学校形象和公信力。此类问题,暴露出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消极态度和执行力不足,亟需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整改。
1、责任明确,任务清晰:为每位班子成员量身定制责任清单,确保每项工作均有具体负责人落实,责任追究层层明确,杜绝推诿扯皮,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细致到位。责任落地,任务方能落实,形成工作闭环,避免职责不清造成的拖延与疏漏。
2、定期会议,聚焦落实:每月召开一次班子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和反思工作中的难点与问题,明确责任分工和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定期的沟通,确保决策的贯彻落实不打折扣,避免工作中的互相推卸,提升执行力与协同效率。
3、强化监督,确保进度:班子成员需加强与各部门的密切协作,确保每项任务都能按时且高质量地完成。通过设立任务跟踪系统,实时监控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在轨道上高效推进,既要关注过程,也要重视结果,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响。
责任分工更加清晰,工作执行更加高效,班子成员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项目和任务的推进速度显著提升。
2
政绩观偏差、
搞“面子工程”方面
在部分学校的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项目往往为了展示成绩而忽视了实际的需求。例如,某些校园景观和艺术设施的建设,不仅预算超支,而且其功能性缺乏实际价值,最终沦为空洞的“面子工程”。这些项目未能有效提升师生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金和资源。
1、完善项目评审机制,确保精准落地: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应经过全面的可行性分析与精确评估,确保其能够切实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避免那些仅为政绩而盲目推动的“空壳工程”。项目立项需立足长远,精准规划,避免因一时的形式主义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2、强化广泛参与,真正契合需求:在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确保项目设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仅停留在表面层次。通过深入了解需求,确保项目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持续性,使其真正服务于师生,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和使用体验。
3、严格预算管理,杜绝资源浪费:建立严谨的项目预算审批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过度投入。每一笔支出都需经过严格审查,确保每一项投入都能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实际功能和切实效益,杜绝任何无效或低效的支出。通过精细化的预算控制,将有限的资金最大化地服务于学校发展目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细化项目评审和预算控制,学校建设项目的效益和实际价值得到提升,避免了政绩化操作,群众的满意度提高。
3
执行政策“一刀切”、
层层加码方面
在一些学校的管理政策中,某些措施实施时过于简化,采取了“画地为牢”的一刀切做法,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班级、年级的实际差异。例如,部分教学计划强制要求全校统一执行相同的教学进度,却忽略了各班级、各学科的不同需求与实际情况,导致有些学生的学习进度滞后,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避免“一刀切”:在执行学校政策时,必须紧密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且具针对性的执行方案,避免一味追求统一的“标准化”,确保每项措施都能精准施策,切实发挥作用。
2、加强部门沟通,提升政策适应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沟通,尤其是教学与管理部门,确保政策实施过程中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避免盲目“加码”,以确保政策能够适应不同班级、年级的特殊需求,提升其实施效果。
3、定期反馈,持续评估政策效果:通过定期开展师生反馈调查,评估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确保每项政策都能够与实际情况对接。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政策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管理政策逐步更加灵活和人性化,师生的参与感和满意度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
4
文风会风不实不正、
搞文山会海方面
在一些学校的文件中,内容繁杂冗长,且没有具体执行措施。会议过于频繁且内容重复,导致教职工投入过多时间在文书工作和会议上,忽视了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质性推进。例如,一些不必要的专题会议占用了大量时间,但并未带来实际的工作改进。
1、精简会议与文书,提升实际效果:每次会议和文件发布前,严格审查,确保内容简洁、明确,去除冗余部分,确保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落实措施。避免无意义的文书堆积,让每一次工作沟通都务实高效。
2、制定会议和文件标准,确保高效性:所有会议内容和文件形式应具备实际意义,确保会议召开前明确议题,文件发布时设定清晰目标,避免陷入文山会海的困境,确保每次行动都有意义、每项决策都有后续推动。
3、定期检查落实情况,确保执行到位:确保每次会议与文件发布后进行后续检查,确保决议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杜绝重复开会和无效执行,推动工作实质性进展。
会议数量显著减少,文件简洁且有针对性,工作效率提高,师生的时间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
5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存在差距方面
虽然学校出台了减轻教职工负担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形式主义依然存在,部分工作过度要求填写各类报告、参与非教学活动等,导致教职工精力分散,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本质推进。
1、简化报表与统计工作,减少无意义记录:定期审查学校的各类表格和报告,精简无效的填写内容,减少重复性文书工作,确保每项文书工作都能有意义、实用,减轻教职工的负担。
2、加强部门协调,减少重复劳动:通过定期与各部门协调,确保任务合理分配,避免各部门之间的重复性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效率,确保工作能够集中精力推进,避免精力浪费。
3、优化非教学性活动,减少干扰:严格审核非教学性行政活动的必要性,减少其对教职工的干扰,确保教职工将精力集中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升教育质量。
教职工的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学校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学术氛围得到提升。
6
漠视群众、脱离群众、
侵害群众利益方面
在部分学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未能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某些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未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导致部分学生在课程内容上出现不适应现象,未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1、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确保教学内容与他们的需求紧密对接,做到有的放矢。
2、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方向,逐步推进个性化课程和教育模式,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吸引力,提升教育的实际效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3、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增加课外活动与实践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7
违规吃喝方面
经排查,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8
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方面
经排查,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9
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方面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3大类28方面)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问题清单及整治台账(学校班子)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883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