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党员,是要有点“熬”的精神的

2025-04-28 07:03:52 122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党课:党员,是要有点的精神的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沉住气,别放弃,熬过去”。毛主席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想说,党员是要有点“熬”的精神的。国家民族的富强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个人杰出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成功的人,方式不尽相同,但大半都离不开一个“熬”字。

一、“熬”的几种现象。“熬”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现象一,傻“熬”。首先讲一讲白龙马与磨坊驴的故事,一匹白马和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于是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了真经,最终功臣名就。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在我去取经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抽打着前行;其实啊,我是怕混日子更累!反观我们有的党员同志,标准不求过得硬、工作不求高标准,脑子里想是找理由、混日子;还有的不比能力素质比舒服,不钻研创新发展,反倒沉迷于网络游戏,我们这些同志啊把不准正偏主次,分不清是非曲直,逆来顺受不思进取,熬年头,混日子,这些难道不是典型的“傻熬”吗?

现象二,白“熬”。《后汉书·列女传》中讲述了,乐羊子远道求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若中道而归,何异于断其斯织乎?”乐羊子感其言,七年不返。北宋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其父亲利用他的天赋,每天走村串户,浪费了大好年华,最终沦为令人惋惜的“伤仲永”。为此,我们要想“织布成匹”必须日积月累,要想干成事业必须持之以恒。那么又有多少人不是“中道而归”呢?

现象三,智“熬”。智熬,就是明明白白的熬,安安静静的熬,有效能的熬,不逃避、不盲目、不瞎混,不焦躁。“熬”看似是最愚笨的功夫,实则是最聪明的选择。

二、“熬”的精神内涵。所谓“熬”,是初心不改,走好选择的路;是喜欢中持有一份凝重,悲伤时多一丝希望;是对人生的负责,谨慎对待每一个日子。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党员,是要有点“熬”的精神的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914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