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是我国县域治理的基础保障,县级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对县域治理、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职能、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受经济下行、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低迷,以及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施行等因素影响,基层财政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加剧,刚性支出日益增多,省以下县级财政运行中积累的问题和困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省财政厅社保中心组成调研组赴部分县(市),围绕县级财政运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县级财政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省县级财政运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充分利用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深厚的农业和工业基础,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跃升至5.91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6.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全省102个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90.4亿元,占全省总额的44.1%,县级财政在全省财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一)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
2019—2023年全省县乡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占全省比重最高,达到66.9%。其中,5年间平均增长率为6.71%,分别高于省级(3.71%)、市本级(0.13%)3.00、6.58个百分点,发展态势较好。从县乡级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看,2019—2023年比重均大于50%,从2020年起占比超过60%,2022年占比最大,2023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本保持原有发展态势。
(二)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高速增长转向低速增长,占比逐年下降
2019—2023年,我省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长率为1.76%,低于同期全省(3.72%)和市本级(3.06%)1.96、1.30个百分点。分时段来看,2019年为高速增长期,增长率为10.50%,且高于全省和市本级。2020年增长率降到5%以下,最低值出现在2021年,为-11.64%。2023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本保持原有发展态势。从占比来看,2019—2023年,县级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平均为60.04%。分时段来看,2020年之前,县级占全省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以后,县级占全省的比重在小幅波动中上升。2023年县级占全省的比重为56.6%,较2020年下降7.3个百分点。
(三)县级财政相对稳固,“三保”及其他刚性支出得到基本保障
县级人均支出水平不高,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财政能够量入为出,保障民生支出需要,运行形势总体平稳。县级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聚焦解决重点问题,推动补足民生短板弱项,尽最大努力稳固基层。从地方层面看,省市财政采取积极措施开源节流,动态监控县级“三保”情况,精准调度资金,防范支付风险,加大对困难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提升困难县(市、区)财政保障能力,县级“三保”支出得到基本保障。
(四)债务结构持续优化,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在财政管理与风险防控的背景下,县级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确保“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通过加强地方债务管理、规范融资行为和持续监督问责,有效防范了债务风险,为县级财政的稳健运行奠定了坚定基础。
县级财政管理中,高度重视债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确保债务的举措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相匹配,避免债务规模无序扩张,确保债务的可持续性。通过“制度+技术”双提升策略,一方面,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确保政府债务风险的可控性。另一方面,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收入、支出、债务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对财政运行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财政收支和债务动态,提高管理透明度和效率。
县级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对于扩大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及省级政策导向,县级政府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策划和储备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我省县级财政运行困境
在当前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背景下,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地方财政健康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组织调研,我们对我省县级财政运行状况进行了研判,发现了不少县(市、区)存在“两高一低”的现象(债务风险高、“三保”等刚性支出占比高、库款保障水平低),县(市、区)财政收支压力较大,财政运行中的局部风险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一)财政收入增长面临挑战,财政自给率偏低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调研报告——我省县级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困难及相关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923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