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年,写料会被替代?
作者:石青云
夜来无事刷博,读到这篇章:2日,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到225年,“机器人革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约97万个工作岗位,但与此同时,这也将替代85万个人工工作岗位。报告称,首当其冲是管理和数据处理领域中的一些常规工作和体力工作……读完过后,在办室从事十年字料的我“喜”“忧”参半:
“喜”从何来?作为一支在墨水瓶里浸泡年的老笔杆子,深知写料的诸不易!一朝踏上“写作道”,从此相逢是路人。身在异地的我,即使休假也未敢远离单位,生怕领导需要料,一个电话召回办室。如此导致年未曾回老家,爹妈骂我不孝。本想聚会小酌,却总是因“写料”屡屡推掉,朋友都说我“无趣”。早上出门时,“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深夜回家时,路静人稀,“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子女尚幼,平日少见,周末难见,假日不见;偶尔进门,便有礼貌地问道:“叔叔,请问你找谁?”,可谓是尴尬至极!
写料是在练就一门“绝顶”神功。经历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洗礼,岁月这把“剃头刀”,让头发不知掉了少。写料是在为身体储存“能量”。一坐下就是“5+2”“白黑”,提拔没有块,“将军肚”却骄人挺拔。写料让我有了“职业病”。看见几百字的短,总觉得这不叫写章。写章怎么也得来个三段,个头尾,起底也得“2+”吧。看到不工整的标题,感觉异常的难受,在职业习惯的强迫下,非得改成“结构一致”“字数一致”“逻辑严密”的阵列式标题。如果机器可以自动写作,那将是么美好的一件事。比如,明天要召开创建全国明城市动员部署会,“讲话稿”“创建明城市”“动员部署”……几个关键词一输入,出稿(排版+校对+打印),成了。关门,回家。从此,陪伴父母的时间有了,与孩子们玩耍的时间有了,与朋友们“不醉不归”“出去浪”的时间有了……生活将会丰富彩。从此,写料和端茶倒水、到扫卫生一样是很普通的工作,再也不是“流汗水、脑水、尿黄水”的苦差事,再也没有“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的传奇故事。美哉!乐哉!快哉!
“忧”从何来?如上所云,“笔杆子”下岗了,料工作者退隐江湖。然而,喜后有忧,乐极而生悲!在单位,入职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一个久经杀场、有着次写作大型料实战经验的我,能够被打磨成为一个“笔杆子”,也是经历选苗、育苗、成长,一步步走过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脱去了稚嫩,撇开了浮华,沉淀了金质。然而,写了这么年,今天“不需要写了”,我突然想问一下自己“除了写料,我还会什么?”
每次参大项活动,我都会被安排到秘书组。每次办室来了写料的活,领导都是对我“青睐有”,我也是“当仁不让”。时至今日,我才发现,虽已工作年,却因写料导致“偏科”,上大家先入为主地认为我只会写料,导致对于有些工作确实“很外行”。同样,如果到了这一天,我一定会感慨:在办室工作,综合型人才才是职场上的“常青树”,专业型人才很有可能会面临“失业”的境地。作为一个写出了名堂,笔力在机关“家喻户晓”的“笔杆子”,能写的“招牌”竖了起来。如果写料工作一旦被机器替代,自己的招牌可得收起来了。想平时,一旦工作来了,写料的任务随之而来,领导总是投来任的眼神,同事们总是投来羡慕的目光,心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当自己的思想,通过撰写的讲话稿,透过声麦,附着在领导的声音中,在会场产生阵阵回响,引起热烈掌声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很骄傲的。虽然当不成领导,但是也是体验了一把领导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写料是为领导服务。自己也是想凭着这异于常人的“好本领”,通过“一招鲜”“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说,现如今,横观全国党政机关各系统,能写的人还是不,能写的还是有前途的。有人说,写作是学当领导的过程。写一篇料,领导给你提思路,给你把关,思路不对的时候,再帮你改。慢慢地,你就有了领导的思想,就知道怎么当领导,那么离领导岗位就近了。本想借着写料这个平台,能够提拔快点,被机器替代了,就不在有优势了,年苦练写作神技的我也就泯然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