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字,教你写好料!
今天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写料方面的体会。写料是我们机关干部天天要做的工作,写好料是我们时时想的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写好料?回顾自己从基层到机关,从操纵船艇到堆砌字,从不懂不会到略知一二,这一路走来的轨迹,主要的体会有7个字,即:“爱、看、写、悟、积、改、熬”。
一、爱
也就是说要爱写料,热爱这项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写料,这是写好料的前提。如果你都不热爱,就不想写,就不愿写,就谈不上后面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不爱写、不愿写料,一个原因是怕苦。的确,写料是个苦差事,不吃苦写不出来。另一个原因是认为写料写得再好也得不到什么实惠,沾不到什么光,不如会办事、会跑关系的。为什么要热爱写料?我想:
一是工作的需要,岗位职责的需要,是非写不可的。我们讲,机关干部的三大基本功是出主意、办事情、写料。三者而言,我觉得写料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出主意,你不出也行,有领导出,你照着去做,能跟上就可以了;办事情,你会办,别人也能办,能到机关来工作,大家都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区别就在于写料上,不是人人都能写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写好的。所以,从写料可以反映一个干部的综合质。局领导对我们每一名同志的看法、评价,从能不能写料,谁能把料写得好的角度看,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写料既然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我们就应该热爱它。
第二个,写料是我们干部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在机关工作,要想能够立足、干的好、有长远的发展,能写料,能写好料是必须要过的一关。我们分析一下领导干部成长的轨迹,有几个不是能写料的?相反,有的同志不愿意写料,思想上害怕,本领上恐慌,实际行动上“躲”,见到料的事就躲、就推,不愿意干。当时可能轻松一点,可是没有提高,没有长进,久而久之就落伍了,就被淘汰了。我们自己想一想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就能悟出这一条来。所以说,无论是我们岗位职责的需要,还是从个人成长进步考虑,都要热爱写料这项工作。只要乐此不疲,钻研进去,是能够写好料的。
二、看
看是学习、是接受、是摄取成才息量的主渠道。具体看什么?我认为,一是要耐住性子看理论章。诸如的十X大报告、ZF工作报告、社论、评论员章、理论研究章等。这些章大都比较抽象概括,难以引起兴趣。但长期坚持看,zz敏锐性就进一步增强,思维层次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这也是我们吃透上级精神,增强料思想性的一个有效重要途径。二是要提起神来看与工作有关的料。我们写料,大部分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关,所以只有首先成为本系统、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对本专业知识,像《支部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条例》以及其他与工作有关的料等,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的好料。特别是新进机关的同志,要把学好政策规定作为一项基本功练好练扎实。三是要睁大眼睛看身边事物。作为机关干部必须要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观察社会发展变化,从中学到知识,得到感悟。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敏感,让写出来的料有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建议。
三、写
我刚开始写料时,也是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领导看了不满意,机关认为不上路,自己也觉得不顺眼。有那么一段时间心里老在想:干什么不好非要干组织工作,受这样的罪?是不是自己真的干不了这个活?现在回首机关2年组织工作经历,如果说自己有一些进步的话,主要得益于四种方法:
一是机械性背记。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新进机关的同志,作为初学者,要对各类典范例和上级下发的件进行反复研究揣摩,认真体会品味,达到烂熟于心,几乎背诵的程度,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写作。我刚到组织部见习锻炼,由于那时刚进机关,缺乏工作经验,基本上什么也不会,自己心里一方面很着急,怕给局丢人;一方面也感到机关工作起步阶段就处于领率机关,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于是每天软磨硬泡的缠着隔壁办室理论研究室的☆主任,讨教怎样写料,当时他给我提了两点,①看件柜里的件,各种类型的件都看,主要是看件的骨架、看汉字一、看扁担(一)、看阿拉伯、最后看括阿拉伯(),通过看件的框架结构来学习书的写作;②把领导欣赏的,上级下发的件中的范拿来,反复揣摩,认真学习,尽可能的整篇背诵,然后自己默写下来,再反复对照,以求改进。可以说我在见习的3个月,没干别的,主要就是看料、背料,由于心中有了十几篇范,对于怎么写料也慢慢找到了感觉,这段时间为我后来写料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是创造性模仿。我们常说“天下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新进机关的同志,可以“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制临摹。机关常用的料,比如各种通知、报告、汇报、讲话、致辞等,在上级下发的各类简报中都能找到范,遇有同类料,改头换面,把局的情况进去,就是一篇好料。我们遇到料不知如何下笔时,要注意学习范,拿到一份料,首先要想一想,如果是自己起草这份料应该怎样写,分几个部分、提什么观点,然后再看看人家是怎样把握的;看到一个大标题,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论述这个观点,再比较人家论述的方式,看看孰优孰劣。有机会时,要注意找会写料的同志聊聊天,请他们谈谈料起草的思考过程,以及在起草料时是如何把握的。当然,“依葫芦画瓢”不是要大家一味照搬照用的抄袭人家,而是在参照的过程中对范的标题、思想、语言、事例、风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时间长了,就能够提高思维层次,准确把握问题,到这个时候再融入自己的认识和个性化的语言,写出的料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感到在模仿写作过程中关键要把握两条:一是要读;二是要精读。读是为了相互比较,找出规律,区别出好与坏,而不至于随便模仿;精读是为了把别人的思想观点真正揣摩透,变成自己的东西,为创造性模仿储备知识。
三是主动性参与。每个部门都有相对来说的字高手,新进机关的同志,要自觉把他们作为老师,把他们写的料作为学习的范,把跟着他们一起写料作为实习课。要主动请缨,积极参与高手牵头的料组,抢着拉初稿,争着当主力,进入这种料组的机会越,学习的机会越。这几年自己先后几次到上级机关帮忙,参与了几次写稿、推稿工作,大机关的料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基本上都是白天写、晚上推,所谓的推稿就是把成稿的料通过投影打到屏幕上,料组一帮人坐在一起,逐段逐句审提纲、查内容、改字句,这是个非常锻炼人的过程,既可以学习到具体的方法、技巧,可以学到深层次的、思路性的东西。比如,怎样确定思想主题、怎样拟定标题、怎样破题、怎样组合铺排结构、怎样提炼观点、怎样抠思想、怎样把握语言风格、怎样运用资料,等等。我们写料虽然不像这样推稿,但新机关的同志在参与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以上几方面动脑筋、下功夫,时间长了,也一定会有收获和提高。
四是经常性总结。毛主席曾对程思远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我们写料也是靠总结写作经验吃饭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机关都要组织一些活动,下发一些件,采取一些措施,研究一些办法,有些什么好的做法,做了哪些有成效的工作,有什么突出的问题和好坏典型例子,都需要我们总结、勤总结,认真归纳记录,方便写章之用。如果看了问了做了而不去思考总结,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可能有人想问,要如何去思考总结呢?我感到,就是要做到“三个善于”:善于向领导学习,通过陪同领导下基层、给领导起草讲话稿等时机,做有心人,干用心事,注意把领导的工作经验用心记下来;善于向同志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周围的同志怎样谋划工作、怎样开展工作,有哪些好的方法;善于自己总结,每完成一项重大工作任务后,注意在脑海里再过一遍电影,把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下,力求每参与一项工作,都有一些收获,每完成一次任务,都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四、悟
这个悟是领悟的悟。不是为了叙述个人的见闻,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领导旨意,根据工作需要拟制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等,这些情况掌握得越全面、越深刻,料写起来也就越顺利,领导也就越满意。如何正确领悟领导意图,我认为要抓住四个途径,掌握三种方法。
四个途径:
一是要善于把上级指示精神与领导意图结合起来理解。我们写料,特别是在起草领导讲话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料初稿出来后,自我感觉良好,可领导看了之后却觉得起点不够高,层次还没有上去,也就是说没有站到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现上级指示精神不够。因此,我们机关干部要注重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也就是说要在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理解领导意图,这样写出来的料就能够比较容易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