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第一名”,是体制内行稳致远的关键
今天想说的,是我个人观念里,体制内最重要的处世哲学“不做第一名”。从小到大,我们绝大部分人接受的教育就是“争第一”。尤其对于体制内的绝大部分同志来说,大家学生时代都是力争上游的好学生,进入工作后往往也是全力以赴,勇做第一。但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从来没想着去做第一,也没想着去争第一。历经中直单位、市委组织部、省政府办厅等工作岗位后,坚定了我“不做第一”的念。大约包括了以下几层意思:
不做第一,往往会比较省力气
我在中直单位的时候,单位把我送去脱产读研。这个研究生是中央某部委和一个国际组织合作办学,拿国外凭,每期从全国系统内各单位招收大约4人。由于授课都是英,所以对学生的英有要求。简单来说,学校统一组织为期四个月的雅思培训,并且要求大家雅思要考到6分才可以入学。那我英语水平还可以,高考也是高分,大学里面也是全国竞赛三等奖,四级六级也都轻松过关。但毕竟没接触过雅思,万一考不到6分,念不了这个班,那就丢人丢大了(不来读书不要紧,读了被退回去或者不录取的话回单位就废了)。所以自己一开始还是很慎重很认真地进行准备。这个认真状态维持了几天呢?3天。因为两件事,第一,我了解到系统内初期一共报了43个人。那拿往年人均4人的班级规模来说,我合理推测大约只淘汰3个人。换言之,我只要不是倒数3名就可以了。第二,我到了学校后,先是发现隔壁浙江来的一位老兄,英念得磕磕绊绊,我想我口语比他要强了。然后紧接着模拟考试,发现我的同桌和我的选择题答案几乎没有一样的,填空也大段空白,我心想我哪怕闭着眼睛考,也比这位老兄强呗。再上班级里我年纪最小,很人都是工作十年,他们英基础即使再好,荒废了这么年也比不过我。所以我当时就放下了心。所以我那四个月里,可以说是极其逍遥快乐。每天睡到自然醒,经常翘课,把时间用在了饱览高校佳丽风光上。考前临时看了两三套题,最后轻松裸考6分。与此同时,由于班上很同志考得不高,最后录取要求也降到了5.5分,一个不落全都录取了。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呢?工作中有很情景,是不需要我们争第一的,只需要我们不做最差。做事情能做到尽善尽美固然极好,但会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可以了。换句话说,我也见过有的厅级干部靠苦干提拔上来的,工作拼到什么程度呢?4岁了还不要小孩,天天在办室待到夜里一两点,让手下的同志苦不堪言无不腹诽。或许这是领导个人的选择,但是总归生活少了很选择,也就少了很乐趣。所以我说不做第一的最大好处,就是没那么累,就是行有余力,就是可以有的时间去追寻其他重要的事情,去挖掘的精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