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的福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典型腐败案例
目录
历史故事
穿破袜子的巨贪
副区长仕途"不顺"奔"钱途"
“短命官员”型
“葛朗台式”贪官
奇葩型
热恋毒品的官员
被赌博毁了的官员
家族式腐败型
前腐后继型
典型腐败案例——戏精
典型腐败案例——飞扬跋扈型
典型腐败案例——狐假虎威型
典型腐败案例——陨落的政坛新星
历史故事
【他的晋升实在太快了!】二战期间,拥有大将军衔的巴甫洛夫成为苏联牺牲人员中军衔最高的将领,但他不是死在敌人之手,而是由于失职渎职而被苏联领导人下令处决。巴甫洛夫于1919年加入苏联红军,到1941年,他已成为司令员,大将军衔。当德军以闪电战入侵苏联后,巴甫洛夫正在剧院津津有味的看芭蕾舞剧,秘书将前线紧急来电交给他。他瞄了一眼,然后生气的说“这个消息太过于虚假,告诉前线,不要给敌军挑起战争的理由。”巴甫洛夫错误的判断致使前线士兵不敢有所动作,这给了德军千载难逢的有利机会,德军趁此发动猛烈攻击。当电报一封接一封地传给巴甫洛夫时,他才意识到德军真的来了。但此时没有任何作战方案,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只能下令士兵死守边境。几十万强悍的苏联西方面军竟然在一个星期内被德军全部歼灭。斯大林在获悉这一切后大为震怒,下令立即将巴甫洛夫所有军事权撤销,并且将他带回来调查。最终被处决。
【秦钜的悲剧】秦钜是秦桧的曾孙,然,与他爷爷截然相反的是,秦钜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但是历史很残酷,现实很无情,即便是秦钜为国捐躯,即便是他死后皇上亲笔御题“褒忠”二字,然,诸多史书并没有记载此人、此事,就是因为他是秦桧的曾孙。1221年2月,金兵进犯蕲州(今湖北蕲春)。当宋宁宗召集群臣商讨抗金对策时,赵放提议让“文武兼备、报国心切”的秦钜领兵抗敌,但遭到众人的反对,理由是“秦钜是大奸臣秦桧的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人唾骂,用此人必然贻害国家”。后来宋宁宗采取折中的办法,封秦钜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秦钜和知州李诚之率领三千将士与侵略者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的秦钜拒绝了士兵们劝他带领家人离开的好意,拉着儿女毅然跳入城下熊熊燃烧的烈火,另外四个家人也跟着跳了下去。秦钜死后,当地百姓为他在蕲州城建了庙,皇上还亲自为其庙赐额,御题“褒忠”二字。但是秦钜和一家人的英勇就义,并没有洗去秦家人的耻辱,“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我们现在用的字体有柳体字、欧体字、颜体字,其实最常用的宋体字是秦桧创造的,但就是没有秦体字一说,而改为宋体字,因为它是秦桧创造的。好多领导穷尽一切办法贪腐,目的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看看这段故事,你觉得是留金钱好呢,还是留好名声好呢。
穿破袜子的巨贪
院长、院士、技术总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身兼多个重要职务的孟伟本应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军人物,但他没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没有倒在污染治理的战场,而是倒在了被铜臭污染的“钱场”,从一名治污者沦为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的“污染源”。根据中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查明,孟伟利用职务便利大搞权钱交易,先后几十次收受钱款,数额特别巨大。今年3月,孟伟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被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把别人送钱的行为当成认可与尊重——价值观扭曲,甘把诱饵当美食
孟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历任副处长、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
参加工作后,孟伟一直记着父母为给他哥哥找工作时“用省下来的肉票和白面低眉顺眼请人吃饭”的场景,并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然而,孟伟追求的“出人头地”不是鄙弃求人办事请客送礼的潜规则,而是羡慕和追随——在他看来,能帮别人是有能力的表现,别人送礼金体现了对他的认可和尊重。在接受组织调查期间,面对记者,孟伟直言:“我收的不是礼金,更多是在这个过程中被人求的心理满足感。
一些私企老板摸准了孟伟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在与孟伟交往时车接车送、前呼后拥、豪华宴请、为其亲友安排工作、为其父母聘请保姆……这,让孟伟觉得“很受用”“很有面子”。
人前“节俭”、人后“贪婪”,是多位办案人员对孟伟的评价。在生活中,孟伟表现得很节俭,袜子破洞了还继续穿。但在私下里,孟伟给企业帮忙要收钱,提拔干部要收钱,分配科研项目要收钱,张罗专家给企业站台要收钱,连作为人大代表到地方考察调研也收钱,甚至在纪检组织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就某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的当天,孟伟刚表态“要全力配合组织调查”,转身就在办公室收受礼金数万元。
在商人面前抖官威,在官员面前扮学者,多重身份的孟伟游走于官场、商界和学术圈——
孟伟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一职长达15年之久。他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视为“自留地”,把科研经费当成自己的“钱袋子”,用科研项目管理权大肆牟利。
许多承担“水专项”课题的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向孟伟进行利益输送。
时任浙江某大学教授陈某某为争取在“水专项”中设立课题,向孟伟送了几十万元;
杭州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参与“水专项”,以咨询费名义送给孟伟近百万元;
北京某环保公司送上大额现金后,承担了“水专项”某课题,成为公司上市的重大利好;
……
除了拿“水专项”换取经济利益,孟伟还用来经营个人的关系网。不少科研人员反映,一些水污染治理领域知名的专家想要承担“水专项”课题很困难,但孟伟的学生、同学、同事和朋友则轻而易举就能拿到课题。这些被送做人情的课题中,有不少存在虚假立项套取资金、内容抄袭、多头交账、滥用经费等问题。
“靠院吃院”是孟伟打着科研幌子敛财的另一个渠道。据办案人员介绍,孟伟多次安排某环保公司参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科研课题,经费拨给该公司后,课题仍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人员帮助完成,实质是以科研的名义给企业输送利益,孟伟自己从中吃回扣。
该公司负责人坦言:“我们公司没什么科研能力,拿到经费后买几辆车、建几个废品回收点就算研究了,剩下的钱直接计入企业利润。”令人吃惊的是,就这样一家公司,孟伟竟还推荐其作为中日韩三国环科院所负责人会议的协办单位并以观察员身份作交流发言。
1996年,时年40岁、已担任处长的孟伟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据办案人员介绍,在申请入党期间,孟伟就开始在加快环评进度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取好处费,“一边申请入党,一边做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是典型的入党动机不纯。”(媒体报道时间2018年8月26日)
副区长仕途"不顺"奔"钱途"
袁国圣在接受组织审查时,距离他当选潼南区政府副区长不足6个月。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不足6个月的时间里,明知曾向其行贿的老板已被检察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袁国圣竟然还先后18次收受16人红包礼金共计10万余元,并美其名曰是为了“融入圈子”“处好关系”。而彼时,中央对重庆巡视“回头看”刚刚结束,其胆大妄为可见一斑。
他想要更高职位更大权力,希望落空,便责怪组织“不公”、到处求神拜佛
凭着工作业绩,袁国圣得到组织的认可,走上领导岗位,历任九龙坡区九龙镇副镇长、九龙坡区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2005年9月开始,先后任渝隆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随着他主导的改革,很快扭转了集团债务沉重、人心不稳的局面,实现了集团脱困,成为重庆市首家发行10亿级债券的国有企业,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他本人也屡获荣誉和表彰,并在短短三年间,从副总经理晋升到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
在荣誉和成绩面前,袁国圣开始自我膨胀,认为自己能力强、实绩好,理应很快得到提拔重用。“这个时期,我的权力观发生了变化,不再觉得权力是责任、是担当,而认为权力是资本、是享受;自己的政治目标也更上层楼,以为副区长职位已触手可及。”袁国圣说,他开始对职务“挑肥拣瘦”,企图谋求更大权力。
2012年,在重庆市区县换届时,原以为稳操胜券的袁国圣折戟沉沙,未能当上九龙坡区副区长,受到沉重打击。
人最怕心理失衡。这次职务上的晋升遇阻,他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觉得组织“亏待”了自己,怨恨组织“不公”,认为“埋头苦干毫无意义,老实人终归吃亏”。此后,他多次向区委提出离开集团,“想回到上升机会更大、工作更轻松安全的党政主干线,也未获同意。”
2013年,袁国圣报名援藏。三年援藏归来,组织安排其担任潼南区副区长。他不仅没有感激,反而心怀不满,觉得“自己刚从西藏边疆回来,又被安排到重庆的‘边疆’,援藏三年苦算白吃了”。
在他心里,已然没有半点公仆意识,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小算盘”,一心想要更高职位更大权力。
与此同时,因为自以为升迁不顺,精神世界极度空虚,他开始到处求神拜佛,迷信所谓的“风水宝地”。援藏期间,他就将精神寄托于寺庙经幡的“灵气”,祈求神灵庇护自己。2017年上半年,在感到组织正在调查他后,他没有选择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而是请求所谓的“大师”指点、化解,还专门回老家祭拜祖坟。在得知自己仕途“不顺”是因为“祖坟被别的东西压住了”“房子风水不好”时,便希望通过修整“风水宝地”,“化险为夷”。
思想上偏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一次次的职务调整,都没有达到袁国圣的预期,他便在利用职权“发财致富”的路上加油快跑。
“既然升不了官,那就开始发财,人生必须拥有一头,否则,到头来两手空空。”袁国圣说,自己那时认为,要在政治上更上层楼,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即使今后离开官场,也要及时利用手中权力积累雄厚的经济基础。他决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出路”。
他还自作聪明,为规避调查,设置了多道“防火墙”——
第一道:选择性收钱。与他交情一般的老板送钱有“风险”,他一般拒收;交情较深的老板送钱较“牢靠”,他就来者不拒。如袁国圣和重庆某公司董事长涂某交往日久,渝隆集团收购该公司土地时,他认为涂某“牢靠”,就收受涂某数十万元。
第二道:找“中间人”代收。他自作聪明地认为只要钱不到自己手中就构不成犯罪,或安排其哥哥姐姐多次代收钱款,或通过第三人转账,金额达数百万元。比如,某公司首席运营官陈某为感谢袁国圣的帮助以及在渝隆集团继续开展业务,便承诺给袁国圣70万元。为“安全”起见,袁国圣安排陈某将钱款转到他指定的第三人银行账户,自己再分几次从第三人账户中转走。
第三道:“体外循环”。为规避银行实名存款,同时实现财产“增值”,袁国圣将收受的近千万元钱款借亲属之手投资理财甚至放高利贷。(媒体报道时间2018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