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非公文式标题,也称复式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两部分组成。正标题一般是同汇报内容有关的一句话,如《突出实践特色确定活动载体》;副标题一般是标明汇报的内容、范围、文种等,如《关于我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汇报》。
三是文称式标题,即用简略的文字直接点题,如“××工作的情况汇报”。
2、成文时间和署名。汇报的成文时间一般以作者定稿的时间为准,署名与成文时间多在标题之后,各占一行,居中排列。
3、汇报的称谓。称谓是指汇报的主送单位和个人。若是书面报送,一般只送单位不送个人。如果作为面对面的口头汇报材料,则应根据听取汇报的人员情况来确定。
4、汇报的正文。一般由开篇、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开篇部分。也称前言、开场白,主要介绍汇报的目的、原因,或概括工作的总体情况、得出的有关结论,介绍汇报的有关背景情况等。但不论何种开篇,都要体现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第二,主体部分。汇报材料常用的主体结构分为三种,即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纵式结构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或时间顺序来安排观点和材料。横式结构是指将掌握的材料和形成的观点按照其性质或类别,并列放置,分别叙述,从不同的方面综合说明汇报的主题。纵横交错式结构,就是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的结合使用。
第三,结尾部分。汇报一般有一个简要的小结,用于对汇报的总体内容作一个纲要性总结,这一部分可以省略,也可扼要表述。汇报单位的名称可写在标题下面,也可放在文末,与成文时间并行。
5、要把握好汇报材料的文体特色。汇报材料的文体特点有五个方面,在写作时一定要把握好。
一是针对性。要根据汇报对象组织材料,要求汇报什么就汇报什么,不要讲不相关的事情,千万不要答非所问,风马牛不相及。
二是真实性。汇报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大量具体可靠的、可检验的材料为基础,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真面目,引用的事例必须准确无误,不能使用可能、大概一类语言。
三是新颖性。要体现工作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汇报的事实材料要新,不能老生常谈;汇报的观点要新,不能老调重弹;汇报的结论要新,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创新性,并能用于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