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5625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通过重温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下面,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作个交流:一是通过党在不同时期的几个故事,感悟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二是回顾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扶贫攻坚、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等,感悟当代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至上的伟大实践;三是聚焦XX工作主责主业,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一部分:深刻感悟百年大党的人民情怀
分享三个故事:
(一)“半床棉被”看初心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满深情地讲述了一则“半床棉被”的故事。1934年11月,红军正行进在长征途中。部队驻扎休整时,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住进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妇女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临走时,为了感谢徐解秀,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女红军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在沙洲村采访已经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她一直珍藏着这半条被子。徐解秀老人说到:“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正如当时三位女红军说的:红军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这就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近三十年间,共产党人就是怀着“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这一初心使命,抛头颅,洒热血,经历了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在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二)“一把藤椅”聚民心
在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收藏着一把焦裕禄生前用过的藤椅,藤椅上有个大窟窿,见证了焦裕禄当年在兰考工作的400多个日夜。1962年6月,焦裕禄到尉氏任县委书记处书记时,肝炎加重一度腹水,后经中医治疗有所好转。当年12月6日,焦裕禄受命到重灾区兰考县工作后,面对异常困难的局面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他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奋不顾身地为党工作,肝病日益加重。为了遏制肝区疼痛,焦裕禄办公时,经常把刷子、钢笔、茶杯等硬物顶在藤椅右侧的椅靠上,然后再抵住自己肝部以减轻疼痛。久而久之,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焦裕禄便动手把藤椅上的窟窿用藤条补好。但不久,藤椅又被顶破。有时工作太忙了,焦裕禄就让儿女帮着补藤椅。这样一把藤椅,为何始终没有被换掉?“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焦裕禄这样说。1964年焦裕禄病逝,年仅42岁。生命的最后时刻,焦裕禄说的是“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想的是兰考人民,是治“三害”(盐碱、风沙、内涝)。1990年7月,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写下“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词句,追思焦裕禄。
“一把藤椅”是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的历史见证,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焦裕禄精神具体诠释,更是在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但在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中国共产党人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凝心聚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
(三)“一号文件”守本心
1978年11月,安微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秘密签下一份“生死状”,即农业大包干契约,把田地分到各家,包产到户,从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小岗村“大包干”做法。1982年1月,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自此,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不断稳固完善,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用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
从“生死状”到“一号文件”,见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小岗改革的火种得以幸存,得益于当时安微省委的支持,特别是党中央的肯定。小岗梦,也是当时的农民梦,中国共产党就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自我革命的活力,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对现实民意有着及时、敏锐的回应。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1年又连续十八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现“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以上这三个故事,印证了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讲话指出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