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下中国改革开放创新的新成效、新任务

2025-03-11 07:03:52 131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新格局下中国改革开放创新的新成效、新任务

过去四十多年,中国GDP从全球的1%变成20%,GDP总量从2千亿美元到近18万亿美元,增加90倍,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结果;也是我们制度化红利的结果。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需要要素投入,传统的要素就是资源的要素、货币的要素和劳动力的要素。

上面讲的这三块,过去四十多年的投入非常巨大——以至于现在继续、完全、唯一性的靠这三种要素投入来发展经济是不可持续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资源要素。最近几年,中国GDP每年消耗矿产资源占全球一半。全世界每年消耗矿产资源250亿吨,中国一年要用120多亿吨。比如铁矿石,全世界每年用38亿吨铁矿石,中国要用19亿吨,我们19亿吨铁矿石炼钢,形成13亿吨的粗钢、12亿吨的成品钢产能。

今后二十年,中国GDP若再翻番,产业结构不变,工业品消耗方式不变,你就要把全世界的地球资源全归你所用,人家一吨也没有,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也不可能。

所以中国在“十四五规划”里明确讲了一个概念:到2035年,中国的工业在单位能源消耗、单位资源消耗上要下降三分之一,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到2050年,单位能源消耗、单位物资消耗上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现在是世界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量一倍以上,所以我们要减半。所以这一块不可持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因为新质生产力是资源消耗量比较低的一种生产力。

再看货币消耗。我们的货币消耗从1948年中国发行第一张人民币以后,一直到2013年,65年间经济发展形成了100万亿M2(M2是流通中的整体货币总量);2013年到2020年,7年时间又增加100万亿;2020年到今年年初,又增加100万亿,现在是300万亿。

过去二十年,中国如果每年增加10万亿M2,GDP就会有几个百分点的增加,股票市场也会增加,房地产也会增加,老百姓收入也会增加,各种商品的消耗、消费量也会增加,商品价格也会增加。

但现在情况变了,现在如果一年增加20万亿M2,老百姓存款增加十几万亿,最后股票也不涨,房价也不涨,收入也不涨,老百姓的消费还是静态的循环,周转放慢了,所以现在的货币效应、边际效应大大下降。

也就是说,靠货币投放拉动经济的方法,已经出现拐点。今后十年、二十年、一百年,货币当然还要继续加大,但绝不是靠过往这样大规模加大。要靠新质生产力,靠创新来启动经济发展。

最后看人口投入。中国1950年到1980年,三十年增加四亿人;1980年到2020年,四十年又增加差不多四亿人,所以70年增加了8亿人,形成了劳动力比较优势。

但从2010年以后,人口开始减少,去年中国人口出生数是**0万左右,现在我们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8岁,我们就把它当做80岁,好算一点。设想一下八十年以后,我们来算算中国人口。我们在座的,包括现在的14亿人,全部都清零。

这八十年里,就是从现在开始出生的人,八十年后全部都算活着,没有病死的,不发生任何意外,人口出生保持900万一年,八十年一共也就是7.2亿人。中国人从14亿到7.2亿,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中国再靠劳动力无限投放,拉动GDP增长也是走不通的。

由这三个拐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的前瞻性,也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意义,唯有新质生产力才能解决中国要素投入的拐点问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格局下中国改革开放创新的新成效、新任务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131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