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5-04-24 07:03:52 124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2019年“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针对目前面临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农产品生产结构单一、农业高素质人才稀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水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日益突出的矛盾,还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统一,对带动农村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了解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西安调查队走访相关单位及辖区涉农区县的典型企业,结果显示: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劲头十足,模式丰富,存在问题仍需关注。

一、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及现有工业体系而形成的现代新型农业。它吸取了城市和农村的共同优势,集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于一体,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城市,肩负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使命。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是立足农村社会发展新常态,推进农村社会改革,协调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途径。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共下辖11区2县,总面积10752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驻人口1000.37万人。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农业两区+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深入推进西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XX市型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17年,西安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据西安统计资料,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粮食、蔬菜、果品、肉、蛋、奶生产8项指标中,西安有6项指标居全省前3。

(二)园区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西安市将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编制了《秦岭北麓XX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沿渭都市农业产业带总体规划》《渭北都市农业产业总体规划》,确立了园区发展格局。出台了《西安市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加大园区扶持力度,园区数量和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农业园区426个(其中省级34个,市级128个),是2014年末的2.3倍,园区总面积达到51.8万亩,总产值达到55.6亿元,农业园区在数量、质量、规模和科技水平上均有较大提升。

(三)科技支撑水平逐步提升

2018年,全市农业研究开发机构225个,累计获得省市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果178项,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42.91万千瓦,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到654个,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6%。农业科技已成为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力量。

2019年,全市已组织实施省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5项,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10余个,推广应用新技术30多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水果良种实现了全覆盖。加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XX市农业综合试验站和7个产业技术推广站建设,组建了32人的服务专家团队和常驻试验站技术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服务,逐步形成了“一站多点”,即“1个综合试验站+N个产业技术推广站+示范点+群众(贫困村户)”的XX市农业技术推广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同时,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组织21名专家,重点围绕临潼石榴、关中西部葡萄(西安市葡萄主题公园)等8个产业示范基地(专家大院),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推广成果转化。

(四)精品名牌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品牌打造,西安市农产品整体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全市最具特色“一村一品”专业村501个,2个村被列为全国最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示范村,“一村一品”专业镇33个。共认定无公害产地521个,无公害农产品512个,绿色认证企业52家,绿色产品65个,有机企业2家。“临潼石榴”、“临潼火晶柿子”、“周至猕猴桃”、“灞桥樱桃”、“蓝田大杏”等14个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国户太葡萄之乡、中国厚皮甜瓜之乡、中国番茄制种之乡等农产品原产地冠名先后落户西安。截至2018年底,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320个,其中市级名牌商标59个,省级名牌商标32个,国家级名牌2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1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49家,市级112家,预计2019年龙头企业经营收入达330亿元。

(五)农业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

西安市紧密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实际,积极推进农业地方标准和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制(修)订工作。截止2018年底,已累计制(修)订西安市农业地方标准80项,农业生产技术规程247项,覆盖主导农业产业,涵盖种植、畜牧、果业、种子和农机等五大类别。

目前,西安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具体情况:一是全市种植业标准化覆盖率48.7%。2018年,西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7.4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42.14万吨,其中夏粮、秋粮良种覆盖率96%以上,85.6%以上粮食生产实行机收机播机耕、统供统繁、一喷三防等标准化生产措施;2018年全市蔬菜生产面积107.7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4.82万亩),产量达373.69万吨;二是全市果业标准化覆盖率50.5%。全市大力建设标准化果园、观光果园、特色水果主题公园,示范果园等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其中猕猴桃、葡萄、樱桃等主栽水果标准化覆盖率达59%,石榴、大杏等水果栽植面积较少,标准化覆盖率达42%;三是全市畜牧业标准化覆盖率68%。对主要创建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进行验收、挂牌。截至目前,肉牛、奶牛等80%以上为园区标准化养殖,生猪、蛋鸡(肉鸡)、奶山羊标准化养殖分别达到60%、70%和60%。

(六)农业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截止2019年6月底,西安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5.83万亩,主要集中流转至各级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迅速壮大发展,倾力打造产业化和特色化农产品名片,周至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栽植面积已达26.86万亩;临潼以石榴为主的杂果面积发展到8万亩,成为全国著名的石榴六大集中产区(云南蒙自、四川会理、安徽怀来、山东枣庄、新疆喀什、陕西临潼)之一;灞桥樱桃产区居西北之最,也是沿陇海线纬度带成熟最早的樱桃产区;西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长居长安和鄠邑区。

(七)农业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2015年,西安市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城市,印发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推进方案》,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探索出了独具西安特色的“654321”改革模式,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截止2019年7月底,全市完成清产核资2386个村,占总数的99%,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95.33万人,量化股东385.33万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385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9%。完成清产核资数据录入3145个村(自然村),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1772个村。农业领域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了西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市家庭农场从2014年末的108个迅速增长到1032个,是2014年末的近十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463个;全市服务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增长,2018年新增635家,较2017年增长39.2%,累计达到1091家;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168.9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市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923人。

二、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实例

近年来,XX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逐步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瓜果、花卉、畜牧业养殖等为主的农业功能体系,并且形成了多个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企业集聚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以及沿环山路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同时形成了一批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为XX市型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都市型粮食生产模式——播收机械化

2018年,西安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42.91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6806台(大中型拖拉机8580台,占比51.1%;小型拖拉机8226台,占比48.9%);拥有拖拉机配套农具47582台,农机具配套比为1:2.83;拥有节水灌溉类机械2135套;拥有联合收割机7390台;拥有机动脱粒机14074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XX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89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