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全县事业单位运行现状,合理界定和划分职权范围,盘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适时对相应的机构和编制进行动态调整,重新拟定事业单位“三定”工作,从4月上旬开始,我办组织力量分系统分期对全县事业单位运行的总体情况、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情况、人员结构等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调研采取全面摸排、按系统走访、现场查看资料、与职工面对面交流、座谈会等方式,查找问题症结,对接意见建议,提出思路对策。调研情况如下:
一、事业单位现状
截止目前,共完成农业、民政、交通、统计、水利、工会、发改、文广文旅、教体、国土、林业、住建12个部门92个事业单位的调研(含部分国土所、学校),科级事业单位52个;按经费形式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76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7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9个;农林水事业单位29个、教育事业单位16个、文化事业单位5个、民政及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3个,国土、住建事业单位26个。
全县共核定事业编制6623名,92个事业单位共核定事业编制4751名(含中小学),其中财政拨款4662名,自收自支89名。从编制分布的情况来看,农林水系统核定事业编制754名,占全县总数的11.4%;文化领域核定事业编制89名,占1.3%,民政社会福利系统核定事业编制293名,占4.4%;教育系统核定事业编制3490名,占52.7%。除教育系统以外,其他事业单位基本全部满编,部分单位甚至超编。
近年来,为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实现机构编制有增有减,促进事业单位强化服务职能,编办除严控机构编制事项外,始终在事业单位的“撤、并、转、改”上下功夫,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我县实际,在不同行业持续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比如在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文化领域进行过农业推广体制、农村公路管理、国有林场、国土资源等改革,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文工团等、科学技术中心、地名办等常年无人的空壳机构或者不再具备事业属性的单位进行了撤销,对国有林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房产交易、房产管理等职能相近的单位进行了整合,将草业中心、公路测设队等单位整体转型,履行新的服务职责,对农业推广体系进行了重新设置等等,除政策性改革外,一些主管部门也站在本部门的角度上自发进行过改革,比如农业局将下属事业单位良种猪场、繁殖农场等单位改为企业等等,通过这些“撤、并、转、改”来实现机构个数及编制有增有减,增减平衡,保障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及社会民生事业的编制需求。
二、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编制及人员的供需矛盾极其突出。我县的编制总量核定于90年代,多年来总量只因政策原因进行过微调,但变动不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各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新的职能,但事业编制未增,目前,仅12个部门92家事业单位的编制缺口约在120名左右,供需脱节使幼儿教育、文广文旅、发改等领域和一些承担着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编制严重短缺,编制的短缺导致人员不足,除了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以外,各事业单位还要承担党建、财务、扶贫等工作,需要专人履职,在调研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强烈要求增加编制,编制压力极大。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某县事业单位机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898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