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更是民政系统涵养清风正气的根本遵循。XX市民政局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作风建设。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就是要以专题读书班为契机,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内涵,把作风建设融入民政工作全链条,以“学”铸魂、以“查”破题、以“改”增效,为XX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作风根基。
一、鉴往知来,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
(一)深学党章党规,明纪律之矩。党章党规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党章党规在作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要逐条逐句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党内法规,深刻领会“六个严禁”“八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明确权力边界和行为底线。要把学习制度规定与民政业务结合起来,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中,严格对照制度规范流程,确保每一项政策落实、每一笔资金使用都符合纪律要求,让制度刚性约束成为民政工作的“护身符”。通过系统学习,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生根。
(二)研学党的历史,悟宗旨之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任的重要法宝。全市民政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成就,从“半条棉被”的温暖、“脱贫攻坚”的壮举中汲取精神力量。要把学习党史与民政工作的“为民”本质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到民政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风向标”,用心用情解决好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福利等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三)精学创新理论,强思想之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民政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改进文风会风、密切联系群众等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民政工作的实践力量。例如,在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时,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深入调研掌握老年人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中,要运用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统筹各方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民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察势观风,在“解剖麻雀”中找准作风之弊
(一)查责任落实,看担当作为。民政工作涉及民生福祉,责任重于泰山。全市民政系统要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深入查找责任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一查党组织主体责任是否压实,看是否将作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民政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查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是否到位,看是否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对分管领域作风问题敢抓敢管;三查党员干部岗位责任是否清晰,看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特别是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能否挺身而出、主动作为。通过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见效。
(二)查形式主义,看工作实效。形式主义是作风建设的大敌,严重影响民政工作效能。要聚焦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突出问题,深入查找形式主义新表现。一查文件会议是否精简务实,看是否存在照抄照搬、重复发文、会议冗长等问题,能否做到“少发文、发短文,少开会、开短会”;二查工作留痕是否必要适度,看是否存在“为留痕而留痕”现象,能否将更多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三查考核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看是否存在“唯材料、唯数据”倾向,能否真正考出工作实绩、考出责任担当。通过整治形式主义,让民政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工作。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交流发言:以“学查改”强作风,奋力谱写民政新篇章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912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