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的重要节点,我们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既是一次思想的“再充电”、精神的“再补钙”,更是一次作风的“再淬炼”、行动的“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作为XX市委书记,我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谆谆告诫,今天,我将结合中央精神、XX实际与个人思考,从理论根基、实践启示、现实使命、行动纲领四个维度,与大家共话作风建设这一永恒课题。
一、溯源理论根基,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汲取作风建设的真理力量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切实践,皆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定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真理,为作风建设奠定了根本理论基石。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阐明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传承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一论断打破了唯心史观的桎梏,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立场,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更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鲜明宣示,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界限,指明了作风建设的价值原点在于坚守人民立场。
(二)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深刻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强调“只有相信人民,投入人民创造力的泉源中去,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同时,列宁尖锐批判官僚主义是“对党产生不满的重要根源”,提出改进作风必须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为无产阶级政党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实践方法论,揭示了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立场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逻辑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共同证明,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什么时候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作风凝聚人民力量,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反之,忽视作风建设、脱离人民群众,必然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作风建设的“根”与“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
二、回望奋斗历程,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作风建设的实践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作风建设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鱼水情深”筑牢革命根基。从建党初期“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的党纲规定,到毛泽东同志“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深刻论断,再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的经典论述,我们党始终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正是因为以“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务实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才凝聚起“十万工农下吉安”的磅礴力量,让革命火种成燎原之势。这一时期的实践启示我们,作风优良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是赢得人民信任、汇聚革命力量的关键所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交流发言:以优良作风筑牢党群血肉联系,以实干担当推进全市现代化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912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