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料狗”,一路享受写料的风景
料人是痛苦的,因为“尘埃落魄谁如我,一事无成白发生”;
料人是幸福的,因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开始之前,先自报家门。笔者为组工阵线一老兵,浸淫料十余年。这些年来,经手的总结稿、汇报稿、经验稿、讲话稿、新闻稿、各类料等不计其数,战斗足迹遍布党政机关个部门(其实很为临时借用),笔下字见诸各类报纸杂志少说有数万,料对象既有省部以上领导、也有基层平民百姓,领导大小事务离不开,同事缪送外“一支笔”。不过,如果有人认为笔者喜爱料这行,那就大错特错了。个人始终认为,除了天赋异禀的学家(他们有写作的才华和写作的冲动),是很少有人喜欢写料的,毕竟那种“衣带渐宽终于后悔为伊消得无比憔悴”的日子,不堪回首。对于绝大数被“逼上梁山”的普通人(例如笔者)而言,料犹如女同胞们的月事一般,它要来你挡不住,不来你受不了,一旦来了,那就是长达数日的痛并快乐着。好了,废话少说。
一、什么样的料称之为好料
说实话,好料没有统一标准,但烂稿子却能一眼识破。很同事经常拉笔者改稿,对于他们的创作,有的能扭转过来,有的却必须推倒重来,因为方向错误、逻辑混乱、交叉重叠、大话套话连篇、措辞外行、语法经不起推敲等等。因此,反向推理,个人认为好料大都有这几个特点:
一是符合领导意图。这点太重要了,简直就是料的生命线。一篇稿子甲感到非常满意,乙可能会大发雷霆,缘于料有“人格”这种特殊属性,即料“谁来用”最为关键。毫不客气的说,不符合领导意图的料,无论写得么天花乱坠,都难逃一毙。反复写这类料的人,甚至会让领导怀疑你对他有意见,故意弃其思想和观点不用,进而激怒领导。某种程度上,写料是代人立言,即代领导撰稿,领导绝对比你高明,这点认识最好要树立起来(即使有怀疑也必须深藏不露)。因此,下笔前必须切实搞清楚领导意图,领导到底想达到何种目的、贯彻什么思路、选择哪些措施、强调什么效果、提出哪些要求,等等。这摆在第一位。
二是适应形势任务。料是客观实际的高度凝练。不论总结稿还是汇报稿亦或是领导讲话稿,都要贯穿最新指示要求、最新决策部署、最新特色做法、最新工作成效,否则就不能客观反映所做工作和单位建设成绩,不能成为指导工作实践的纲领性件,这样还不如拿往年稿子充数。当前形势任务了然于胸,并使之融入到料的方方面面,这需要撰稿人时时留意各类最新动态,比如中央有什么新要求、领导的关注重点、单位的最新举措、下级的最新反馈、群的最新诉求,等等,这需要平时积累。
三是结构合理严谨。说白了就是料的框架问题。如果把写料比喻成建房子,那么料的结构就如同房子的规划图。结构不合理,房子就会建得歪歪扭扭、受重不均,轻则寿命减损,重则当场垮塌。除领导讲话稿受领导个人风格影响外(但即使讲话也不能天马行空,越稳重的领导讲话越平稳,追求平稳之中言明思想,一般不会打破常规),其他料绝大数都有约定俗成的框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大概讲什么详细讲什么,讲什么不讲什么,等等,大同小异,尤其是料为严谨,因此结构也为固化,能创新的仅仅是观点的提法而已。从笔者年经验来看,那种想脱开惯例另搞一套的做法,大都会胎死腹中。
四是富有亮点特色。一篇料,看完之后味如嚼腊,让人留不下任何印象或者是印象不深,毫无疑问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是缺乏亮点特色。拿工作汇报稿来说,笔者参与过的工作汇报会非常,凡是领导会好奇并详细询问的,或者直接在料上标记的,或者会后重点讲评的,基本上是单位的特色亮点。你想啊,同类型单位不只你一家,工作大家都在干,有特色亮点才说明你的工作出色嘛。同理可推,单位最特色鲜明的(别人最好没有的)、领导最引以为傲的(比如政绩)、群反映最满意的(这点在面向上级工作组的料中必须提)等要,最好在料中体现。
以上四点是好料的主要特征吧,这四点没大问题,那就意味着基本盘在,具备进一步打磨的空间。此外,语言要精练(这方面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可以用一个字表示的绝不用两个字),行要通顺(拿工作总结来说,基本是按照什么思路、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什么成效这种行,有时为省篇幅也可直接措施带成效),前后要匀称(一段字一段2字,一段尽是亮点一段言之无物,这种情况最好避),等等,这是具体写法的问题,后面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