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难四态”讲透字工作者处境
“三难四态”讲透字工作者处境
现在基层单位有一个普遍现象:机关单位中写料的人越来越少,喜欢写料的是寥寥无几,尤其是年轻人,对写料这项工作是避而远之,我所在的地级市下设九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从事政研料工作的平均起来只有3—5个人(大部分除了承担料起草工作,还要承担改革、息、党建等任务),普遍反映:几乎招不到愿意写料的年轻人,青黄不接、出现断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分析了原因,主要存在“三个难”。
一、调动难。这也是最致命的原因。一旦走上写料这条路,能力越突出就越难被调动,工作越出色就越难被替代。这是写料这份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写料不同于其他工作,没个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成手,真想独当一面,不下三四年的功夫肯定成长不起来。而对于办室系统内的其他工作,三四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就有可能胜任。而写料,绝对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苦活累活,需要时间来打磨,需要通过写大量的料来锻炼。单位培养一个能写料的不容易,若没有特别之特别的原因,不会对写料的进行调岗,就算是提拔,除了当“一把手”之外,还是无法摆脱写料的命运,这是料人的悲哀。当然,并不是说写料就是走上了一条绝路,在当前各个机关单位都缺写料的情况下,优秀的人还是很容易被上级发现的,然后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调走,这也是料人的机遇,是仕途上升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