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在单位一直原地踏步的几种思维模式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还要大。
这种差距,除了体现在家庭、出生、天赋等方面外,很还集中表现在思考问题的方式。
正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会造就不同的结果。
在职场,我们购买很书籍、来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艺术,但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那也是治标不治本。
首要的、根本的,得及时摈弃那些错误的、不适合职场发展、有害的思维方式。
那么,职场上最有害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只讲道理思维
职场上,有的人自恃饱读四书五经,懂得很规矩、知晓了很为人处事的道理。
他们追寻屈原“举世皆猪我独清”的清流,崇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气……,为人处事时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追寻这些理。
比如,看到别人人前人后说好话,他们会觉得这是在拍马屁,是“正人君子”所不能做的。
因此会发自内心看不起这类人,会以“不同流合污”来坚守住内心的“道理”。
其实,道理只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工具,我们要讲道理,但不能认死理,一切行动关键还得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
良言一句三冬暖,人前人后说好话,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涵养与礼貌。
别人这样做了,你批判别人,且“不屑于同流合污”,那只会成为所有人的敌人,只会让人觉得孤僻、不合群。
2
掏心窝思维
职场上,面对他人的恩惠、给予的好处,我们总会以某种方式回报过去。
回报无可厚非,人情往来本就是如此。
但是,回报要讲究原则,要在维护自己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回报,不能不顾一切、和盘托出,最后把自己给卖了。
职场有的人,面对领导、同事的一点小恩小惠,那是感动的不行。
比如,人家让你以作陪者的身份请你吃一顿饭,饭局席间,对你“点拨”一二,于是,你就被感动了。
认为人家是真心对你好,你掏心掏肺把自己的一切和盘托出,就怕人家不知道你领受了他的情。
殊不知,这种不顾一切的感恩是最危险的。
在这里,你只是作陪者,人家组织饭局并不是为了请你。
既然对方对你这么好,值得你全盘托心,那他为什么只是让你以作陪者身份参饭局?
所以说,有的事情,千万不能被情绪带着走,千万不能看表面。
也许,你的所谓的“感恩”在别人那里是一不值,别人转身就把你卖了,你还帮人数钱呢。
凡事要留一手,不可全抛一片心。